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不是特例!孫死嬤背上 經濟結構悲歌

記者 林婉婷 李汪勝 / 攝影 王經綸 蔡明勳 花蓮 報導
發佈時間:2013/07/17 18:46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日前發生在花蓮的悲劇,1位小男童不小心摔傷,阿嬤赤腳背著他狂奔2公里求援,最後小男童因失血過多,死在阿嬤背上,這起慘劇不僅僅是一樁意外或是可憐家庭,背後更突顯著弱勢經濟家庭的悲歌,經過TVBS的深入追蹤,這不是唯一特例,而是代表著經濟貧窮階層的結構性問題,來看特派記者林婉婷、王經綸跟李汪勝,深入花蓮山區的報導。

小兄妹們無憂無慮的玩耍,渾然不知他們的小哥哥,已經永遠離開他們,這不只是天真背後的悲傷而已,而是更深一層的悲哀,這一家人暫時棲身在前村長家,守著小男童的靈柩,不知未來何去何從,這不是單純的意外事件,背後突顯的是另一個層面的經濟問題。

男童爺爺高阿公:「種薑,有時候種薑,種下去,一年一次,種下去,有時候那個薑,價錢不好,沒有辦法賺到。」記者:「你們花多少?」高阿公:「要收穫的話,沒有那個錢,繼續這樣,我就沒有種,就做臨時工,在這裡砍草。」

一家人教育程度不高,男童的父親只有中學畢業,能出門工作的3個大人都靠打零工為生,照顧孫子的重擔就落在阿嬤身上,1個人顧6個孫子讓他疲於奔命,如今失去1個孫兒,剩下來的5個孫子,更恍論好好教導,而家裡的學齡兒童又說不喜歡上學,這家人想要靠好教育,在未來翻身,顯得困難,因為對這一家老小來說,只能過一天算一天,不知道明天要怎麼過,連家都是臨時的。

記者林婉婷:「這個地方距離山腳下,大約是5分鐘的車程,不過這戶人家祖孫3代,住在這個小小的鐵皮屋裡頭,沒有門牌號碼,有任何事情的話,請在門板上面留言,而且沒有自來水,自己接山泉水來使用,而且不論冬天或者是夏天,通通都得在外面洗冷水澡。」

連吃喝用的水,也是自己接山泉水。

男童爺爺高阿公:「水的源頭是在上面。」記者:「花很多時間去接囉。」高阿公:「對。」記者:「有電錶嗎。」高阿公:「沒有,這個是電力公司來裝的,還要給錢,是我分期付款給的。」

小男童一家11口賴以棲身的家,其實是只能蓋臨時工寮的旱地,並不是可以蓋房子讓人居住的建地,所以自來水管線根本不會經過,連用電都得額外申請,當然也不會有門牌號碼,住了30幾年的家,一切生活條件都是臨時的,電錶裝在馬路邊的電線桿上,由於地處偏僻安裝費用還比較貴,一般只要3千,但是小男童的阿公說當初花了3萬多元才裝好,已經是弱勢家庭,但反而要付出更高代價,才有電可以用。

即便現在花蓮拚觀光,但是在學歷和專業當道的職場中,想謀得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改善家計,對這家人來說何其困難,類似這樣的弱勢經濟家庭,在花蓮並不少見,這個家庭顯然不是唯一特例。

#弱勢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36

0.0396

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