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發現台灣味】小饅頭賣出大名堂 單一口味傳承一甲子

記者 王德愷 / 攝影 林煌賓 報導
發佈時間:2008/07/13 22:3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來看這個老攤子,他是堅持的精神成為招牌,一甲子的光陰,他都只賣一樣東西,就是小饅頭,沒想到也賣出大名堂。 電扇搖頭晃腦,簡正義光著腳,悠閒吹著風,一邊聽轉播,一邊捏圓圓小麵糰,電視裡播著王建民最新戰況,小攤卻一切如舊,與59年前一樣;厚實紅豆餡,裹進微黃小麵糰,捏合起來,扔進熱油裡游游泳,簡正義動作熟練,畢竟已經做了幾十年。日式饅頭攤經營者簡正義:「糖、蛋,蛋攪一攪 ,攪好了再放麵粉。」記者:「為什麼不能揉?」簡正義:「不能揉,怕它會發。」記者:「會出筋嗎?」簡正義:「就是我們做饅頭,會發,我們這不能發。」記者:「不能發喔。」簡正義:「欸,不能發。」 用油炸讓麵糰稍微膨起來,不能發的小饅頭,號稱全台唯一,59年來只賣一種口味,非常專心。簡正義:「我以前喔,不是做這個 ,這個是我父親在做,我是印刷的。」記者:「為什麼回來做?」簡正義:「我以前在民生日報,你那時候大概還沒出生吧,民生啊,民生日報,民生日報後就換台灣日報還是什麼,做一做印刷就沒落,一間一間關起來。」 很多產業隨時間沒落,但簡家這小饅頭攤算是獨門生意,從日據時代走到民國。簡正義:「我都沒休息在做啦,就是端午節、中秋節、7月、過年。」記者:「幾天?」簡正義:「過年休5、6天而已。」 除了一年三節,小攤天天開張,但小攤的名字,可不是由此而來,而是因為日本油炸食物「天婦羅」。簡正義母親簡歐陽繡鶯:「他們來我們這邊吃,吃一吃都說(日文)很好吃啦,台灣的雞蛋放得很多吧。」 店名來自日語,天婦羅的「天」,簡正義的父母,也從日據時代走來,身穿細緻連身裙、搖著小扇子,阿嬤用台語夾雜流利日文,向我們述說改朝換代前的光景。記者:「什麼時候做的?簡歐陽繡鶯:「還沒戰爭啦,那做了就遇到戰爭的時候,他那時學做餡餅的老闆,怕他去當兵危險。」 簡正義的爸爸簡兩團,日據時代跟著日本人學做糕餅,日本人離開了,技術留下來,民國38年剛開張時,宵夜場生意最好。簡歐陽繡鶯:「我一隻眼睛都壞掉了,過了11點,客人還一直來,忙到半夜2點才睡,我眼睛都壞了。」 現在市場改變,小饅頭變成年輕人喜歡的午茶點心。顧客洪小弟:「吃起來很特別啊,我不會講耶,就是脆脆的。」

小學生都變成大學生了,在熱油裡游泳的小饅頭,卻沒什麼改變,飽滿的紅豆餡,偶爾還會爆出來,證明自己是料好實在;專心、傳統,小攤開了快60年,檯面依然有日式店舖的清爽乾淨,日本紅豆餡也依舊不變,守住這個商業機密,簡正義多年來,專心只做紅豆口味。簡正義:「你要做好幾種(餡)喔,不好做啦。」記者:「不好做,因為1個就要炒4小時?」簡正義:「這個比較單純,一直做啊對不對,人家說你怎麼不包花生啊,花生也不好包啊。」記者:「你有試過喔?」簡正義:「不合味,跟我們這個不合味。」

很難想像只做一種東西、一個口味,做了幾十年是什麼滋味,不大不小的油鍋,一個個翻著面炸,仔仔細細,像在做和果子,不過,與原版的日本小饅頭,畢竟還是有了點改變。記者:「是雞蛋嗎?」簡正義:「鴨蛋,我用鴨蛋。」記者:「是要讓它變顏色是不是?」簡正義:「不是,鴨蛋比較香,比較有香氣,比雞蛋香。」

金黃色香氣四溢的外皮,就是後來添加的台灣味,日本設計、台灣製造的小饅頭,還賣到美國去。簡正義:「有,有人買去美國、日本,1人買8百個要用盒子裝起來。」記者:「8百個喔?」簡正義:「8百,1盒4百2盒8百,帶去美國、帶去日本的也很多啦。」記者:「用盒子裝喔?」簡正義:「拿個盒子來,看是要買1千、8百,都可以。」記者:「那後面的客人怎麼辦?」簡正義:「都先預約嘛,我們就先做起來給他。」

嚴格的老父親簡兩團,下午2點出現在攤位旁。日式饅頭攤創始人簡兩團:「很辛苦啊,那時候生活很辛苦啊。」

父親來了,簡正義排列的麵糰,突然整齊起來,簡兩團接過長筷子,將炸好的小饅頭,再排得更整齊。簡兩團:「我國民學校畢業就去跟師父學做餅,花了6年7個月,但後來就戰爭了。」

因為是花了這麼久學來的本領,所以到現在,還一絲不苟地對待,對老客人 則是感恩以待。簡兩團:「都老客戶來捧場,都是老客戶來買,人家漲一點我們也不漲,總是要顧客戶,等以後平靜一點,我們再來賺。」

顧客萬小姐:「好久了,對啊,應該是好多年了吧。」記者:「您小時候就有買了嗎?」萬小姐:「從我兒子小時候吧,他現在已經高中了,不會很膩啊,就點心嘛,就很好吃,這時候吃下午茶嘛,我買去給他同學吃,一起吃。」

從小吃到大的客人,已經是第二代,對年紀更長的銀髮族來說,簡單的小點心,則讓他們想起日據時代他們的年輕歲月,那時候中正路是台中最熱鬧的街道。簡兩團:「中正路現在生意難做,逛街的都到百貨公司那邊去了,都是老客戶來買,生意慢慢沒有了,所以不敢漲,照樣便宜賣,後來平靜點再來賺。」

夏天賣7、8百個,冬天賣1、2千個,老父親對通貨膨脹很敏感,原料漲價,賣得多,賺得卻少了,即使有人想學手藝,簡兩團還擔心接班人賺不到錢,時代不同了,過去日子雖苦,但一個饅頭5元,許多個5元湊起來,也養大6個孩子。簡正義妹妹 簡淑碧:「6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個饅頭一個饅頭賣,賣出來的,那從小開始從大姊開始,我們就是下了課回來,就要幫忙賣。」

炸麵糰,很多孩子會覺得好玩,但簡正義的妹妹還記得,兄弟姐妹輪流顧攤子的辛苦。簡淑碧:「炸不好爸爸還會罵,你怎麼在胡亂玩,怎麼炸得那麼黑,爸爸都會罵,就是這樣學出來的。」記者:「會燙到嗎?」簡淑碧:「會啊,燙到是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會比較擔心嘛,都很高就掉下去,然後(油)就噴上來,剛開始的階段都是這樣。」

記者:「那您兒子怎麼沒有來幫忙?」 簡正義:「他說以前比較好賺,現在不好賺啦。」記者:「生意差多少?」簡正義:「生意是沒有差,比較好,沒有差,啊麵粉漲價啊,以前1000元有賺5、6百元,現在1、2百元而已,利潤少了啦,以前瓦斯3百多啦,現在快要8百了,紅豆啊、糖啊、沙拉油啊(都要錢)。」

微薄的利潤無法吸引年輕人,專心賣紅豆小饅頭的攤子,傳到第二代,不知道有沒有第三代。簡正義:「只有看我女兒要不要做,兒子要不要做。」記者:「你有幾個小孩?」簡正義:「一男兩女。」記者:「喔,所以就看女兒要不要做?」簡正義:「嗯啊。」

簡淑碧:「是蠻捨不得,我姪兒也在討論說,是不是要接下這個攤子,可是他如果要接下這個攤子,他就必須把銀行的工作辭掉,那還在考慮,還在掙扎,對。」顧客林先生:「不油不膩,吃起來也不會很甜哪, 像我這樣大個子也是想吃,不怕,因為吃起來不會甜這樣子,很香,就是它的紅豆餡很香。」

如果少了這一口不膩的甜蜜,很多人的下午時光,也許會多一點小小的空虛惆悵呢。

#饅頭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98

0.0400

0.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