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兩岸六十‧台灣故事】新生代 記錄老眷村

記者 陳心怡 / 攝影 楊育昇 報導
發佈時間:2009/10/13 20:0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在以前那個顛沛流離、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要保存影像或是回憶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隨著眷村拆除、人凋零,很多往事都帶進塵土裡,我們這則故事的主角,是一個七年級女生,她擔心這些珍貴的記憶會隨風而逝,因此立下志願要幫家人拍紀錄片,藉著這次尋根之旅也意外讓她找到未來的志業。

◎大江南北 濃情眷村

走在人來人往的車站,70年次的李剛齡外表看起來,跟一般時下年輕人沒有不同,但在她心中,卻有個懷舊的使命呼喚著她。

眼前一片荒蕪的地方,是她記憶中最溫暖的原鄉。1949紀錄片工作者李剛齡:「眷村不知道為什麼,它不像是台灣的一般街道,感覺有點像是繞到不知名的國度裡去,然後你就會覺得在這個地方,跟台灣一種很吵鬧、很喧囂的氛圍,整個就是迥異的,我覺得眷村這個氛圍環境,對我自己而言是有療癒效果的。」

即使房屋隔間,只能從雜草中隱約找到痕跡,但紅磚瓦牆堆砌出的濃厚情誼,牆外不分你我的天地,讓她很難忘情。

李剛齡母親:「我們眷村因為大家都是同樣背景,差不多都是,所以溝通方面或是有什麼事情,大家都會去分享,像做一個好吃的菜或好吃的成品,就會拿到鄰居或認識的朋友那裡,我們都會說你去嚐嚐看啊。」

沒有過那段遷徙經歷的人,實在很難理解那是怎樣的感情,沒有血緣關係,來自大江南北的一群人,因為時代的悲劇,因為命運,讓他們成了比家人還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家」的單位詞,對他們來說不是一戶,而是一個村。

◎生命厚度 青年紀實

於是當李剛齡知道這滋養她20多年的家要被拆了,即使沒學過攝影,仍毅然決定拿起相機,用記憶搭場景,要以一個外省第三代的角度,不只紀錄她一個家,而是想記載富有三個世代生命厚度的故事。

李剛齡母親:「我們家大門在這個地方,這裡有個黃線喔,這就是我們家大門,進去以後這邊2個房間,那時候你(李剛齡)的房間不是在這邊。」

◎拍眷村 小女生玩真的

即使剷平了所有建築物,但帶不走回憶,媽媽是她最好的時光機,但其實在拍攝的同時,媽媽心中也是半信半疑。李剛齡母親:「只是對她的一種興趣,我們也不去很在意,後來等她拍完以後,她在剪接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她是很認真的去做這一件事。」

要重建記憶,光是拼貼場景就困難重重,剛齡家的照片因為淹水和白蟻吞食,沒剩下幾張,所幸有熱情的鄰居巾幗阿姨,人如其「號」,情義相挺,但拍攝過程中更難的,是找尋建構這一切回憶的人情。

眷村人搬進國宅的小格子後,人打散了,年齡又有斷層,因此當這群老伯伯知道,有個小姑娘對他們「很感興趣」時,一開始可是啟動當年「保密防諜」的紅色警戒。李剛齡:「因為他們不認識我,所以不知道我是什麼來歷,我又拿著一個東西他們看不慣,他們就叫我不要拍不要拍,沒什麼好拍的。」

◎突破心防 真實呈現

記者:「龔伯伯一開始,剛齡要拍你的時候,有同意給她拍嗎?」龔伯伯:「那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不值錢滴。」

鏡頭前說的可大方了,李剛齡說她花了幾個月,慢慢培養感情,閒嗑牙,才突破大家的心防。周爺爺:「這個國際盃,國際盃80歲第二名。」

這位周爺爺可是為了李剛齡的紀錄片,把他的壓箱寶乒乓球比賽金牌,都挖出來帶在身上。周爺爺:「你現在越來越漂亮了呀。」李剛齡:「謝謝。」周爺爺:「真的越來越漂亮。」李剛齡:「周爺爺也是越來越年輕。」

周爺爺:「我86了啊,我已經到人生終點站啦,來時不多啦。」李剛齡:「不會呀,所以要及時行樂。」周爺爺:「好,聽你的話,我們要長生不老,我們的青春要找回來。」

◎時光隧道 生命故事

原本沒有交集的一老一少,因為這條時光隧道可以一搭一唱,對他們來說,大半輩子都活在這局裡,沒人知道國民黨戰敗,再也跨不過楚河漢界,這種大時代的淒涼感概,儘管經過歲月洗禮,表面上已船過水無痕,但心中屬於各自妻離子散,家人分隔的悲傷心事,仍像火燙傷疤隱隱作痛,一個故事都是一場天倫糾葛。

李剛齡:「他們真的都很堅毅,而且他們都會把他們的生命歷程,當作是一個故事,或是一個很輕鬆的話題來聊,他們不覺得那些東西是很悲傷或很沉重。」

越蒐集越會體會珍貴,也才後悔沒把爺爺故事好好聽完。李剛齡:「以前我爺爺會跟我講很重複的東西,就是唉…以前在逃難時,怎麼樣怎麼樣,因為他有時候光講開頭,你就知道喔,他又要重講一次,以前年輕的時候不懂事,都會覺得有一點點不耐煩,可是現在開始慢慢接觸,甚至你會想保存這些東西的時候,你會覺得太晚了,就像我爺爺現在這樣子(臥病在床),就是你想再去請他跟你講那些故事,可能就已經沒有辦法了,就覺得有些惋然、可惜。」

耐心聽過上一代,甚至是上上一代說過他們的故事嗎?希望答案不會是遺憾,但剛齡慶幸的是,在奶奶過世40年,墓址拆除之際,因為這部紀錄片,她記錄到奶奶撿骨的重要時刻。紀錄片:「露出棺木圓弧頂蓋,敲開棺木,有股刺鼻味道撲襲而來,那是奶奶40年來一直呼吸的味道,這是我與奶奶最近距離的一刻。」

李剛齡父親:「1949應該算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悲劇,因為好多家庭離散了,我是覺得對我們中國這一代,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很多精英運氣不好,就先走了,運氣好一點逃難到台灣來。」

◎漂浪人生 珍視安定

安定了60年,跟著父母親,剛齡爸爸來台灣時才5歲,但不願漂泊的心願,已經在他心中牢牢生根。紀錄片:「搬遷這個動作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熟悉,但每一次遷移都是一種無奈,而我希望這樣的無奈,不要再出現。不再漂流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或許是最簡單的幸福。」

從眷村到國宅到人生的終點,每一次搬移都是心酸,一戶挨著一戶的小空間沒變,隔壁街坊鄰居也常相作伴,上一代人的無奈,不希望下一代繼續承擔,走過大遷徙,渴望安定,然而剛齡的爸爸卻也鼓勵她出國唸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因為他們深信闖蕩過的生命,才更有韌性。李剛齡:「如果沒有1949年的話,我想我不會去完成這樣的紀錄片,我想也許我也不會成為一個影像工作者,也不會去拿相機拍攝一些景色。」

◎李剛齡紀錄片

#紀錄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55

0.0398

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