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什麼「內科」住院醫師招不到人?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醫療糾紛層出不窮,衛福部醫事司統計,醫療糾紛訴訟件數,以「刑事訴訟案件」占了最大宗,再加上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 65歲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一年到內科就醫次數是30至50歲的將近5倍, 老年人最常出現的慢性疾病像是心臟病、糖尿病跟癌症等重症,都需要內科醫師照顧,但「高壓環境下」, 讓年輕醫師敬而遠之 ,以胸腔內科醫師報考人數為例, 到了2017年僅剩19人。
回想起5年前,在醫院擔任感染科住院醫師。
國衛院感疫所研究員郭書辰:「壓力很大,對身體心理上面都是很大的壓力。」
國衛院感疫所研究員郭書辰:「一定沒有辦法。」
今年38歲郭書辰明白,在醫院擔任內科醫師,沒有生活品質,每天面對壓力 ,隨時可能面臨緊張醫病關係,最後選擇到國衛院擔任研究員,像他一樣年輕內科醫師出走,這只是冰山一角 。
衛福部統計近6年,內科住院醫師訓練容額數與實收數,2012年與2013年招收率只有6成多,2014到2017年招收率稍微好轉,關鍵在於提高住院醫師獎勵津貼補助,但仍居五大科最後一名。
花蓮慈濟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文欽:「你值班總是會比較累,那你可能臨床上病人,可能會有一些醫療糾紛,所以相對來說,有些學生就不想要選這種第一線科。」
新聞旁白:「為了救人動刀,卻讓他被法院判刑,女病患手術後併發肺栓塞死亡,當時他被判刑10個月,認為做了15次產檢,怎麼沒有發現胎兒有缺陷,提告婦產科求償770萬元。」
醫師不想被告,無奈醫糾持續發生,衛福部醫事司統計,最新醫療糾紛訴訟件數,2014年484件,隔年477件,2016年349件,以刑事訴訟案件占了最大宗。
內科門診病友,老年人比年輕人多。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vs.肺癌病友洪姓阿嬤:「靜靜坐著不會癢,就是如果走路就會感覺有一點喘。」
身體不適,檢查後發現罹患肺癌第四期,71歲洪姓阿嬤積極接受標靶治療。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vs.肺癌病友洪姓阿嬤:「藥物就是我們繼續吃。」
肺癌病友洪姓阿嬤:「我現在放心了,就是給楊院長看就很放心,醫師對病人的心理,真的很重要。」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現在走向老年社會,一些慢性疾病、一些癌症,包括這些重症都是需要內科醫師去照顧的,那缺乏這些醫師,或者是年輕的醫師沒辦法接續上來,那我們的就醫權利,確實會受到影響。」
國衛院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一年到醫療院所健保內科門診就醫次數合計為37.93次,是30至50歲7.76次的4.9倍。
台灣目前是高齡化社會,內科各類慢性疾病持續增加,醫師負擔大,近3年內科執業人數約有9千多人,但高壓環境讓新生代醫師敬而遠之,以胸腔內科醫師報考人數為例,從2013年起持續下降,到了2017年僅剩19人,台灣重症醫療出現警訊。
現在各醫院正面臨人力吃緊問題,就醫需求越來越多。
疑似肺腫瘤患者接受鎮靜減痛後,醫師將內視鏡軟管從口腔經過聲帶,到達氣管壁,藉由超音波輔助,定位肺部病灶位置進行切片。
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科主任郭志熙:「不順利的時候,又會對醫護人員造成滿大的壓力,這些壓力都會讓許多內科醫師在訓練時候,當參與到這些過程時候,有點望而卻步。」
林口長庚呼吸胸腔科總醫師黃于真:「很多人對於走內科,會考慮到一些困境,例如說值班的問題,然後晚上值班可能沒辦法照顧家庭。」
今年32歲,黃于真坦言內科醫師工作辛苦,一度想要放棄。
林口長庚內科部部長林俊彥:「我們新的一代不願意走內科,這個傳承傳不下去斷了,斷了以後怎麼辦?我們這麼多這麼多的病人,他們以後要去看誰呢?」
傳不下去,說出了資深內科醫師的憂慮,避免重症醫療再崩壞,除了誘因,政府和醫界要端出更好的對策。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