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吃聞名各地,在夜市裡美食小吃吸引了許多觀光客,近年來食安問題爆發,食品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和延長食物的保固期限,將非法原物料和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添加到食物當中,搞的全民惶恐不安,日前《微信─名醫養生》報導,則替大家彙整了「6大經常使用添加物的食物」,有助於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辨別,若能減少這些添加物的攝取量,可大幅降低身體負擔。
例如:魚丸、蝦球、蟹肉棒等,這幾樣常見的火鍋食材,含有大量的食用明膠、香精、色素、漂白劑等多種添加物,相對的營養價值也很低。
2.人造奶油
3.加工肉製品
香腸、培根、火腿、肉乾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加工肉製品,業者為了增加口感會加入肥肉、澱粉,將食品的營養價值減低,醃製的過程中,食品業者會添加「硝酸鹽」來防止食物腐敗和肉毒桿菌的生長,蛋白質會分解產生胺類物質,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增加致癌風險。
4.還原果汁
市售果汁飲料通常只含10-20%的原汁,果汁化為濃縮物後會延長保存期限,加熱過程酵素和其他構成鮮味的營養將一併流失,通常會添加其他並非來自果汁的添加劑,其餘多以水、糖、人工香料、色素製作而成,也會導致肥胖。
5.蜜餞
市售的蜜餞通常是賣相品質較差的水果,為了保持鮮豔的顏色,通常都會先漂白再染色,經過高濃度糖漬,將大量的糖在加熱條件下慢慢滲入水果塊當中,替代了水果中原有的水分,醃製後,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基本完全被破壞,幾乎沒有其它營養,偶爾吃解解饞沒問題,過量恐怕對身體有害。
許多餐廳為了節省成本開銷,會使用香料、濃縮高湯來取代新鮮食材,不僅營養價值低,吃多了可能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實習編輯/簡楷容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