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政策減少塑膠袋使用,那已經被使用的又去哪了?有一群年輕人拿來編織,做成文創產品義賣。還有貓咪中途之家利用貓砂與排泄物做成肥料種植農作物販售,希望未來可以透過農產品與參訪,讓貓咪自給自足。透過多一點創意,生活中不少廢棄物都可以再生,打造循環經濟。
校園小農夫每天要來照顧菜園2次,其實有點忙。因為他們還要開闢新田地,給作物好環境,加入的這些肥料很特別。永安國小學生簡士傑說,這些是貓肥料,把這些菜種出來之後要在園遊會的時候義賣,買食物給貓吃。義賣所得買食物捐給貓,得到肥料又再為貓咪而種,愛心成循環,更是種生命教育。
永安國小老師陳盈如表示,這樣的過程當中,看到孩子的面部表情是不一樣的。學生從一剛開始只是覺得很累,到後來認為自己對社會是有付出的,也跟不同的生命也有了聯結。
來到這間貓咪中途之家,裡頭80多隻貓咪,光是備餐就是個大學問,手做鮮食、量身添加營養品。貓的醫藥費、生活吃用、水電等等,每個月花費就超過40萬元,但錢從哪裡來。拼圖貓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表示,自己不希望這些貓咪是單方面的受人施捨,所以希望找到一件這些貓本來就有在做而且沒有被人勉強的事情,牠們也因為這件事情獲得收入。
把貓咪日常行為拆解分析,發現排泄物還有消耗品貓砂大有價值。加水、酵母粉再經過高溫殺菌,把這些黑色又帶有水分的物質經過曝曬成為肥料,契作農作物做起生意。陳人祥也說,今年有2個有趣的專案正在醞釀當中, 一個是種茶另一個則是釀啤酒,2個都是他喜愛的東西,也說應該會帶來很不一樣的效果。
原本是工程師的陳人祥用做系統的角度養貓,每天記錄貓咪飲食與健康狀況、謹慎分析,想讓經驗得以複製擴散。目前透過開放參訪分享經驗加上農產品收入,已經可以支撐2成開銷,未來可望自給自足,活動用的旗幟可以做成椅子還有包包,生活裡面很多東西只要發揮巧思都可以重複再利用,像是塑膠袋也可以變成編織的材料。
塑膠袋做編織要多有耐心呢?光是中間最大的圓就用了60個塑膠袋,共織了3到4個月。其實台灣的塑膠袋色彩繽紛,只要經過巧思就可以變成很好的創作素材。廢青不廢發起人楊芳宜說,運用大塊的塑膠的編織,去讓大家知道原來塑膠袋也有翻轉的可能,做成另一個東西又可以讓它的生命有了新的開始,譬如說包包或是園藝用品。
「廢青不廢」的成員陳彥慈也說,這些商品是用廢棄回收的旗幟做成的,全部都用旗幟編起來的墊子也有一個厚度,坐起來非常舒服。用熱情與時間投入廢棄物再生的創作,或是貓排泄物製成肥料來耕作,年輕人發揮創意翻轉觀念,希望吸引更多人注意到身邊的更多可能。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