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美妝通路莎莎因為台灣業績連6年衰退,將在3月底結束全台21家分店,也代表全面退出台灣。根據行銷顧問機構分析,主因是在台店數過少、經濟規模不足、未趕上消費者喜好又缺乏特色亮點,才會造成顧客在3年內,從10萬流失到6萬,並不是台灣消費力下滑或電商瓜分市場。
年輕人熱愛分享,也讓越來越多人願意走進百貨公司,體驗美妝的時尚感。這間百貨公司擁有全台不少美妝品牌專櫃的業績第一名,2017年光是美妝業績就約有30億台幣。百貨業者營業第二部經理蕭淑英表示,「一坪大概的坪效是1500萬,其實是很驚人的,以第一名的業績來講,一坪的坪效就有2000萬。去年整體整個台灣市場的化妝品都很蓬勃,以保養的市場來講大概有成長10%,公司的彩妝也大概成長了20%。」
一樓200坪的營業面積讓業者持續引進新品牌,包括知名設計師品牌Tom Ford全台首櫃,看準的就是年輕消費族群。蕭淑英說「以往大多認為年輕人沒什麼錢,可能只能買開架的彩妝,可是這幾年因為設計師品牌彩妝的崛起所以帶動了很多年輕人,他們追求時尚﹑追求所謂的分享經濟。」
進入台灣20年的港商美妝通路莎莎,因為台灣市場連年虧損,宣布3月底全面退出台灣也引起不少討論,難道這代表台灣的美妝市場不振,或是電商打擊零售嗎?行銷顧問機構總監鄭佩玲說,整個通路競爭已經跟過去幾年剛進來的時候,有滿大的差異,如果沒有順應這個趨勢的話,其實很容易流失消費者。
有消費者分享自身習慣,說化妝品一般都在百貨公司買的,因為百貨公司會有促銷、行銷活動,所以在百貨公司買很方便。近年台灣美妝保養品購買通路以百貨公司、購物中心超過1/3,其次是屈臣氏、康是美、寶雅等個人用品、保養專賣店,第3才是網路購物。
專家認為,有沒有抓到消費者喜好趨勢才是主因。鄭佩玲說「以前一群人在買東西時,是需要能讓我一個購買的理由,可是現在這一群千禧世代的消費者在買東西時,更著重在給我一個『分享』的理由。消費者在網路上會去搜尋商品,會去看很多的新知、會去看部落格的意見,變成了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中,很重要的一環。」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調查,台灣美妝保養市場每年約有770億,近5年成長都有2%~6%。消費者喜好轉向,願意花高價購買、重視網路溝通、受韓流影響而且追求零時差的時尚體驗。美妝生活百貨行銷處處長蔡明倫表示,每一個月都會去分析哪個面膜賣得好、哪個面膜賣得不好,如果賣得不好的就會下架,讓好的面膜或流行性的面膜可以進來。
這家美妝百貨業者隨著店數增加,近3年美妝銷售也持續有超過2成成長。每間店300到500坪空間裡頭有至少6萬個品項,美妝之外還有文具、生活百貨,看準的是消費者喜歡方便、平價、要多選擇的偏好。
蔡明倫分析,逛百貨公司可能太大,去量販店要花比較多時間,如果去超市或便利商店可能又太小,買不到想要的。目前個人用品店以屈臣氏占第一有550家,康是美其次,寶雅急起直追,以每年25到30家新店的速度擴充,目前已經來到182家;蔡明倫說15年前的業績是大概3億,今年2018年的目標是155億,那2018年跟2017年比,預期今年業績會成長15%,獲利會成長20%。
隨著消費者喜好變化快速,通路、品牌都得抓緊才能得勝,當市場上有越來越多,新鮮有趣的東西最大獲利者還是消費者。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