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農委會主動至鴨場採樣監控禽流感,發現最近的H5N6病毒與去年2月爆發的基因型不同;學者今天表示,病毒重組快,先撲殺是對的,但也要加強產業升級、生物安全管理。
去年2月發生人畜共通的H5N6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入冬後防疫重點轉向關注H5N6再襲台。但是,農委會最近發布主動監測結果,鴨場發現低病原性H5N6亞型禽流感,候鳥監測則是高病原性H5N6亞型禽流感,都與去年2月疫情的病毒株不同。
農委會已確診鴨場的H5N6確診案例,不會感染人,屬於低病原性,但是農委會已經對發生疫情的禽場採取撲殺作業。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費昌勇說,他沒有取得病毒資料及參與研析,難以解讀病毒演進現況,但是病毒的演變可能已快過研究的速度。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表示,沒取得病毒做研究,沒辦法了解病毒演進發生什麼事,但是公布的兩次H5N6病毒,都跟去年2月發生的H5N6疫情病毒株不一樣,確實是有基因重組的情形。
周晉澄說,先撲殺是對的,可以阻斷病毒重組、演變,是最緊急的防疫控制,重點是速度要快,掌控時間;其次,研究同步進行,建立病毒資料,可了解演進。
他也說,除了研究候鳥帶來新病毒,禽場落實生物安全現代化管理也很重要的,否則舊型的病毒持續存在環境中,也會引發疫情,建議相關應變機制要隨時調整,例如若是業者的生物安全措施不良引發疫情,要改成不能取得同樣的補償,藉此促使產業升級。(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