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灣每人年食米量44.48kg 創歷史新低

記者 李彥穎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17/11/15 22:27
最後更新時間:2017/11/15 23:37

台灣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吃米的數量逐年減少,去年每人每年米的消費量只有44.48公斤,創下歷史新低,農糧署研擬對策,除了增加米食的料理變化程度,也鼓勵農民種出好吃的稻米,今年的台灣稻米達人賽,好米組和有機組,剛好都落在桃園,而且兩位冠軍得主還是堂兄弟。


 

割稻機慢慢開動,金黃色的稻穗,就被收割下來,農民的心血有了成果,收割下來的稻穀,必須送到機器當中烘乾,然後使用低溫保存,之後經過脫穀,才會變成白米。農友得意的神情掩藏不住,因為這些漂亮的稻穀,就是今年稻米達人賽,台灣好米組的冠軍。

桃園農友呂理文:「桃園三號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本身就是晶瑩剔透,而且又有特殊的芋香味,所以整個新鮮度都很好。」

農委會農糧署,為了推動國人多吃米,從93年開始,每年都會辦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今年超過500位農民參賽,呂理文種植的桃園三號米,贏得台灣好米組的冠軍。
 

桃園農友呂理文:「我們是7年之間得了5次冠軍,有4次都是桃園三號,一次是高雄145號,所以說桃園三號也是占了它非常有利的一個空間。」

農糧署今年還特別增加有機米組,鼓勵有機農民投入,冠軍得主同樣來自桃園,巧合的是,兩位冠軍就是堂兄弟。

桃園農友呂理陽:「我們這都是盲測的,他裁判的時候,他都是煮米給他們吃而已,他們不知道這什麼品種,他們就是憑感覺來給分。」

以呂理陽這塊八分地的農地為例,使用有機耕作,稻穀生產率只有3成。

桃園農友呂理陽:「第一年的時候最慘,那時候雜草控制地不好,都沒有收成,那時候是拜託那個收割機,來幫我收割他說,你那都是草沒有辦法割啊,慢慢地好轉好轉,到現在都大概有,慣行農法的3成4成。」

堅持成就出冠軍有機米,煮出來的飯,飽滿晶瑩剔透,只不過台灣民眾,吃米的數量逐年減少,推廣起來相對吃力。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第一個是飲食的改變,黃豆小麥玉米進口的很多,那黃豆一部分因為是油嘛,油熱量高所以你用熱量去計算的時候,我們的自給率會比較低。」
 

農糧署統計顯示,台灣在民國50年,每人每年稻米消費136.78公斤,但是到70年,一口氣降到99.44公斤,80年又降到62.50,90年50.10公斤,100年44.96公斤,去年來到44.48公斤,創下歷史新低。糧食自給率降幅也很明顯,50年高達107.9%,70年掉到53.8%,之後就像溜滑梯,去年來到31.0%。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它一樣是米可是我們把品質提升,那第二個是它一樣是米,我們把它做成不一樣的形態,我們做米饅頭米麵包,米的麵條米的乖乖,甚至是米蛋糕或是米馬卡龍,我們讓整個產品多樣化。」

不過即使是自給率比較高的蔬菜水果,這幾年也面臨進口挑戰,像是蔬菜進口的數量,2011年只有32.5公噸,去年上升到55.2公噸,水果在2011年只有進口50.7公噸,去年上升到62.9公噸。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我們進口比較大,是一個桃子奇異果還有一個蘋果,那實際上它的量都不到1成,我們平常比較吃的大宗的水果,實際上都還是台灣的水果。」

農糧署強調,台灣的在地農產品,最大優勢就是新鮮,品種優秀,民眾多支持本土農產品,糧食自給率才能逐漸提昇。
 

割稻機慢慢開動,金黃色的稻穗,就被收割下來,農民的心血有了成果,收割下來的稻穀,必須送到機器當中烘乾,然後使用低溫保存,之後經過脫穀,才會變成白米。農友得意的神情掩藏不住,因為這些漂亮的稻穀,就是今年稻米達人賽,台灣好米組的冠軍。

桃園農友呂理文:「桃園三號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本身就是晶瑩剔透,而且又有特殊的芋香味,所以整個新鮮度都很好。」

農委會農糧署,為了推動國人多吃米,從93年開始,每年都會辦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今年超過500位農民參賽,呂理文種植的桃園三號米,贏得台灣好米組的冠軍。

桃園農友呂理文:「我們是7年之間得了5次冠軍,有四次都是桃園三號,一次是高雄145號,所以說桃園三號也是占了它非常有利的一個空間。」

農糧署今年還特別增加有機米組,鼓勵有機農民投入,冠軍得主同樣來自桃園,巧合的是,兩位冠軍就是堂兄弟。

桃園農友呂理陽:「我們這都是盲測的,他裁判的時候,他都是煮米給他們吃而已,他們不知道這什麼品種,他們就是憑感覺來給分。」

以呂理陽這塊8分地的農地為例,使用有機耕作,稻穀生產率只有3成。

桃園農友呂理陽:「第一年的時候最慘,那時候雜草控制地不好,都沒有收成,那時候是拜託那個收割機,來幫我收割他說,你那都是草沒有辦法割啊,慢慢地好轉好轉,到現在都大概有,慣行農法的3成4成。」

堅持成就出冠軍有機米,煮出來的飯,飽滿晶瑩剔透,只不過台灣民眾,吃米的數量逐年減少,推廣起來相對吃力。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第一個是飲食的改變,黃豆小麥玉米進口的很多,那黃豆一部分因為是油嘛,油熱量高所以你用熱量去計算的時候,我們的自給率會比較低。」

農糧署統計顯示,台灣在民國50年,每人每年稻米消費136.78公斤,但是到70年,一口氣降到99.44公斤,80年又降到62.50,90年50.10公斤,100年44.96公斤,去年來到44.48公斤,創下歷史新低。糧食自給率降幅也很明顯,50年高達107.9%,70年掉到53.8%,之後就像溜滑梯,去年來到31.0%。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它一樣是米可是我們把品質提升,那第二個是它一樣是米,我們把它做成不一樣的形態,我們做米饅頭米麵包,米的麵條米的乖乖,甚至是米蛋糕或是米馬卡龍,我們讓整個產品多樣化。」

不過即使是自給率比較高的蔬菜水果,這幾年也面臨進口挑戰,像是蔬菜進口的數量,2011年只有32.5公噸,去年上升到55.2公噸,水果在2011年只有進口50.7公噸,去年上升到62.9公噸。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我們進口比較大,是一個桃子奇異果還有一個蘋果,那實際上它的量都不到1成,我們平常比較吃的大宗的水果,實際上都還是台灣的水果。」

農糧署強調,台灣的在地農產品,最大優勢就是新鮮,品種優秀,民眾多支持本土農產品,糧食自給率才能逐漸提昇。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桃園三號#高雄145號#稻米#有機農作#有機米#農糧署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18

0.0562

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