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有不明原因疼痛的困擾。根據統計,開發中國家當中,有大約4成的民眾,一生中都會碰到慢性疼痛症狀,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下背痛達兩成,其次是是關節性疼痛與頭痛。醫師建議,患者在家可以不斷調整過度使用的姿勢;如果沒改善就得就醫。不過前提是,不要只是盲目治療,要找到痛源、適當診療,疼痛科、骨科、神經外科都是可以求診的科別。
手術房內醫師正在進行手術,患者因為一次嚴重摔倒,導致背部不適而求診,原來這名74歲的老先生,出現第11.12胸椎壓迫性「骨折」,結果引發嚴重背痛,醫師施以「骨水泥椎體成形手術」,要穩定脊椎,目前正在調製的就是骨水泥,並且灌入骨折處。
王超然醫師秘書鍾秀惠:「你看有沒有針眼前面那個暈開來,那就是水泥。」
雖然手術15分鐘就結束了,卻解除了老先生半年來的疼痛,傷口只有0.5公分,脊椎權威同時也是,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長的王超然醫師說,脊椎出了問題最常導致下背痛。
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長王超然:「下背痛你可以視他為一個小病,但是也可以嚴重到要你的命,所以早期診療還有確定病因,以及痛源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下背痛你可以求教神經外科醫生,骨科醫生疼痛科醫生,這樣子的話可以得到一個適當的安排,適當的診療流程。」
以王醫師來說,每天都有脊椎相關手術得進行,就是因為下背痛在國際間相當普遍,根據統計開發中國家,有高達4成民眾,一生中都會有慢性疼痛毛病,其中下背痛人數最多占比達2成,其次是關節性疼痛占比16%,第三名則是頭痛佔14%,總計光是這三項,就佔了整體慢性疼痛毛病的五成。
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長王超然:「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治療,知道痛源在哪,才能找到有效而安全的治療。」
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下背他的痛源有很多種,除了我們下背肌肉肌肉沒有在這裡,另外一種是脊椎源性,所謂坐骨神經痛大部分都是脊椎源性。」
下背痛來源太複雜,也讓相關人口比例居高不下,但除了下背痛之外,困擾著你我的疼痛類型五花八門。
慢性疼痛看似非大病,卻深深影響工作與生活作息,因為疼痛時間非常長,以急性來說發病時間通常在1個月內,亞急性大約1到3個月,而慢性卻反覆發生只要超過3個月,就已經是一般人忍受極限。
患者:「你可能工作會做不太好,因為很痛,然後睡覺有時候睡不太好這樣子。」
以這位患者來說,正在進行的是腰椎牽引,其他患者有的熱敷有的電療,有的則是紅外線舒緩方式不少,疼痛科醫師建議患者第一步,在家就要減少不正常負荷,也就是調整姿勢,如果沒改善第二步就得就醫,可能口服消炎鎮痛,或是透過各種復健方式緩解,若仍舊沒改善就得按照醫師指示,進行手術等介入性治療。
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疼痛是對我們人體是一個警訊,代表你的身體出了狀況,你持續日積月累的壓力,你的身體已經受不了,所以如果你持續不理他,身體就會負荷不了。」
疼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人命,別因為一時忙碌,忽略他對生活的威脅性。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