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颱風、豪雨」輪胎打滑 風險機率增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潘郁文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6/07/07 22:52
最後更新時間:2016/07/07 23:32

最近這陣子,午後雷陣雨挾著大雨,現在今年第一個颱風也直撲台灣而來,每次大雨一來經常發生許多交通事故導致肇事率暴增,現在很多民眾往往在保養車子時忽略輪胎重要性,專業修車技師說,輪胎長時間處於充氣不足狀況下行駛,仍會有爆胎風險,確保上路安全,其實輪胎民眾也可以自行檢測需不需要更換。

梅雨季每年颱風一來,滂沱大雨或雷雨經常導致路面濕濕滑滑,隨處都看得到積水,影響行車安全,若輪胎狀況不佳,很有可能會導致失控打滑危險。

 

將問題輪胎拆下,接著裝上新輪胎。

修車技師張家瑞:「因為它的溝深已經不足我們法定級限1.6公厘了,車主做一個提前更換的動作。」

修車技師盧冠廷:「這個是因為它輪胎,施壓之後車子繼續行駛,那繼續高速行駛情況下,才會導致輪胎胎壁受損,然後壓壞這樣子。」
 

新輪胎胎溝紋路明顯,用了一段時間舊輪胎,胎溝紋路模糊,缺點是抓地力差;技師說,輪胎長時間處於充氣不足狀況下行駛,仍會有爆胎風險,確保上路安全,輪胎其實也可以自行檢測。

記者蔣志偉:「一般民眾如果你想自行檢測輪胎,到底有沒有問題很簡單,只要拿出10元銅板將它插進胎溝裡頭,若你看到蔣公銅像衣領,就代表這個胎深低於1.6公厘,這個輪胎相當危險,必須要立即更換。」

輪胎出現刮痕,或是輪胎長期在高溫地面摩擦,也會出現像這樣偏磨的情況。

修車廠負責人吳光明:「因為輪胎這種是一台車主要的跟路面的唯一媒介,不是在下雨天就應該要才來注意,應該是平常的時候就應該要注意輪胎狀況。」

修車保養場不諱言,現在民眾將愛車送廠大約有90%是因為轎車故障零件或板金損毀,但很少人會主動要求檢測輪胎。

修車技師袁偉峰:「一般民眾只會注意到五油三水,就是煞車油、變速箱油、機油啊,水啊、水箱水、雨刷水或者電瓶水,沒有人會去注意到它自己胎紋到底夠不夠,胎壓到底夠不夠,我是覺得說應要把它也列成,出遊以前要檢查一個東西才對。」

修車保養廠負責人蔣慧麗:「行駛的時候,遇到水深的地方就不要過,時候會導致它(汽車)熄火,還有樹枝盡量避開。」
 

輪胎沒有打滑,關鍵在於抓地力好。

機車行負責人吳建勳:「要符合它著重的是耐磨性跟排水性,那熱熔胎注重的是黏性跟抓地力,所以這兩條輪胎區別是,這條磨耗會比較快,下雨天騎,以下雨天來講的話,這個輪胎比較安全,因為排水性越多,下雨天騎,它排水性越好。」

雨天濕滑不論是開車或騎車,輪胎的狀況除了要定期檢查,胎溝的深度更不能輕忽,平日從小細節多留意,雨天上路才能確保行車安全。

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輪胎#行車安全#保養#汽車#雨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39

0.0861

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