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茶安風暴影響,民眾買飲料更注意成分原料,市面上通過食藥署認證,貼有健康食品標章飲料,成為不少人優先選擇;不過有專家發現其實從成份來看,這些宣稱具有護肝、調節血糖、血脂,或是喝了不會胖的飲料,喝多了未必健康,因為根據相關法規,只要有單一成分具有特殊功效就能取得標章,其它包括糖分、添加物含量都沒有特別規定,因此遭質疑健康食品的認證太過浮濫。
寡糖碳酸飲料,瓶身強調能夠幫助消化功效,不少人都是衝著上頭高舉雙手的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掏腰包。民眾:「(健康標章)可能會更好吧,會更值得信賴,他好像標章會幫你做認證。」
不只機能飲料,汽水也走健康風,說喝了不易形成體脂肪,青草茶則是具有護肝功能,都掛上了小綠人,但專家發現從成份來看這些飲料,喝多了其實未必有好處。
董氏基金會食養組主任許惠玉:「健康食品法規沒有改的話,未來不好的食品,簡單說就是垃圾食品,他只要加一個好的成分、特定成分,他就搖身一變變健康食品。」
食藥署目前審核通過的健康食品共有328個品項,廠商可以宣稱包括護肝、調節血糖、血脂、骨質保健等13項功效,但只要有一個成分符合條件就OK,完全不管糖分、添加物或代糖量,有些產品甚至喝一瓶,成人一日糖的攝取量就破表,或是沒熱量卻是加了代糖,遭質疑認證太浮濫,容易誤導民眾。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薛復琴:「業者常常會使用的方式就是添加代糖,這樣子的一個形式,那代糖事實上是我們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核准使用的甜味劑。」
另外市面上口香糖、養樂多、優酪乳也有相同疑慮,食藥表示相關法令如何修改會再進一步研議,民眾購買類似商品除了看原料,別忘了注意每日攝取量,才不會誤把糖水當成健康食品來喝,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