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網路成癮」 虛擬格鬥難脫離、易模仿!

記者 華舜嘉 邱蘭婷 / 攝影 何佳陽 李延智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5/22 21:1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這位鄭姓同學犯下殺人案,不少人懷疑跟他平時宅在家打格鬥遊戲有關,因為格鬥遊戲有擬真環境例如音效等,還能靠著砍殺發洩心中壓力,加上與全球玩家一起競爭,拿高分特別有成就感,都讓不少人沉迷於電玩中,但「網路成癮症」卻也會讓玩家人際疏離,如果不給上網可能就會暴躁焦慮,如果無法抽離虛擬世界,就可能把模仿遊戲砍殺,如果平時家人就有虐待動物傾向,就要特別注意,除了適時門診求醫之外,最好漸進式減少使用網路時間,空出來的時間用其他休閒替代。

韓劇「幽靈」口白:「他一直站在我身後,然後殺了我。」

劇中人物沉迷電玩,虛擬世界被殺,現實生活展開報復,分不清網路與現實生活,這樣的案例在台灣真實上演,格鬥遊戲拳打腳踢、刀劍揮舞,殺越多人越高分,血腥畫面很逼真,也讓玩家幾乎難以抽離。

不僅有擬真的音效,融入格鬥世界中,發洩現實生活壓力,砍殺就能拿高分,加上玩家來自全球,玩起來更有成就感,一旦無法跳脫,悲劇就可能發生。

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宗憲:「遊戲裡面拚命殺、拚命砍,死掉了、自己死掉了,可能再出現一個,死掉再出現一個,3條生命結束後,只要reset,他又重新來了,當他哪一天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得罪他了,他可能會用這種暴力方式攻擊別人。」

卡通口白:「你先吃。」

類似狀況也發生在中國大陸,小朋友模仿喜羊羊與灰太郎,把同伴綁在樹上放火燒成重傷,就連卡通都會出現模仿行為,更不用提容易網路成癮的格鬥遊戲,網路成癮症特性,線上活動佔據所有生活,對人際失去興趣,逐間疏離,一旦不給上網,容易暴躁焦慮。

每天玩格鬥遊戲的網路成癮症患者,也可能出現模仿心理,因為滿腦子打殺畫面,大腦中的「模仿細胞」就會啟動,如果這時候「良心中樞」又剛好關閉,那麼就容易將網路世界帶到現實生活中。

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初始是在國中時候,因為那時候可能課業不順利,社交技巧不理想,他可能就投資時間在網路上面,但隨著年齡增加,一直到大學時候,可能變成一個高峰,你也很容易把時間,過度投資在網路裡面。」

曾玩格鬥遊戲學生:「(電玩)只是讓你抒發壓力用,應該不至於無法自拔,那時候遊戲玩歸玩,但是人與人之間互動也是很重要,所以我覺得這次捷運事件,他自己問題會比較大。」

心理師VS.患者:「你可以先談一談,今天為什麼想到這裡來。」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確分辨現實與網路世界,適時找心理師輔導,了解病情與抒發,如果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就能避免遺憾發生。

楊聰財:「他是不尊重生命的,有時候可能欺負弟妹,拳腳相向,或是欺負家裡麼貓啊、狗啊,以此為樂,這時候你就要注意到,基本上他們的『良心中樞』是弱的。」

劉宗憲:「可能本來(上網)是6個小時,變成5個小時,再來變成4個小時、3個小時,慢慢『漸進式』的禁止,這些(空出來的)時間要怎麼安排,可能需要跟他做些適當規劃,比如說帶他去從事些休閒活動啦。」

改善網路成癮症,不是1天、2天的事,從小就得讓孩子走出戶外,尤其現在3C產品普及,別讓孩子沉浸虛擬世界,「3C保母」左右了孩子的性向。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網路成癮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17

0.0318

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