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為生存出走? 全球化競爭台青年苦戰

記者 許甫 / 攝影 柯勝雄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4/09 22:29
最後更新時間:2016/07/04 23:05

反服貿運動,從經濟到政治,甚至是年輕人就業生存的社會議題,也讓人思考台灣職場,在人才全球化的趨勢之下,究竟年輕人還有什麼競爭力?而政府的腳色又該如何扮演?學者認為,並非走出去就是必然的正確答案,除了年輕人自身須具備可雇用能力,而國家也該在產業發展做出正確判斷。

一口流利英、日語,套裝、整齊的妝容,都為爭取新加坡餐飲集團來台尋找的中、英、日三語秘書職缺,面試者不乏台大高材生。面試者林小姐:「我不知道為什麼政府會訂出22K這種標準,這到底是很奇怪2萬多,我真的以我個人來說,我真的不知道2萬多要怎麼生活。」

為了生活,要走出去,這是很多年輕人心聲,在求職者眼中,同樣的學歷,海外職務的薪資和位階吸引力,遠遠超過台灣。國際人力仲介業者高家涵:「可能到台灣一開始某某企業只可能給他一個作業員,可是以他的學歷、經歷,他在國外其實可以得到一個工程師的職位,所以他們會開始到海外尋求發展。」

全球化的思維,從台幹到台勞,開始成為趨勢,但學者認為,踏出國門得先問自己「準備好了沒」?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一個自己很熟悉的文化環境,一個很熟悉的孕育環境下,都找不到好的工作,到別的地方去怎麼找到好工作,不管在台灣或到海外去,你希望你的工作待遇是好的,勞動條件是好的是有發展願景,那第一個要提高你自己的可雇用能力。」

教授直言,馬步沒紮穩,出外跟人競爭,恐怕同樣凶多吉少,而台灣學界到產業的偏差,恐怕也是逼年輕人離開家鄉的關鍵。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我們的政府相信海外生產能夠創造更高的經濟成長率,但是卻讓很多民眾以及學生,未來要踏入社會的學生,他沒有辦法他知道他沒有辦法,他沒享受這個成長的果實。」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全球化的競爭優勢,台灣有些產業是非常具競爭優勢的,比如講傳統營造這類製造業,那如果你願意到這樣行業去工作,你學得一技之長,工作上也比較有保障。」

想到中東掏金,對岸學生早就開始布局,學習阿拉伯語,台灣年輕人從自身興趣弄不清,國家政策方向找不到,迷失茫茫求職市場。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年輕人當然走出去很好,但是你也不能期望我們社會的中堅都是要走出去,才能解決他未來的生活問題。」

太陽花學運落幕,撤出立院舞台,但未來哪裡,可以讓他們一展長才,除了實力,更需要的是多一點機會。

#求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87

0.0380

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