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獨家〉分級霧煞煞!深焙、粗磨 DIY降咖啡因

記者 吳奕慧 / 攝影 黃建國 林亞男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2/11 18:38

台灣有540萬咖啡人口,您知道1天喝下多少咖啡因嗎?消保會針對現煮咖啡做「分級」,以紅、黃、綠三種標示區分咖啡因多寡,紅標咖啡1天喝1杯,咖啡因就可能超量,但推行7年多,民眾發現有的連鎖店家沒把紅黃綠標示在價目表上,得消費者上網查詢,或是店員自己也搞不清,分級制度難以落實,專家表示,煮咖啡時選擇深焙的豆子,研磨顆粒粗,並且用較低溫的水沖泡,能降低咖啡因。

買現煮咖啡,有的連鎖店會在價目表上,以紅黃綠區分咖啡因等級。連鎖咖啡店員:「小杯的是60。」

不是每間店店員都這麼清楚,有的店家還沒明顯標示。民眾:「上面有標示咖啡因含量嗎?」連鎖咖啡店員:「沒有耶,水加多一點,或是牛奶加多一點就可以了,官網上應該有。」

民眾:「你們自己知道嗎?」超商店員:「不知道,哈哈哈。」

超商的分級標示另外張貼在收銀台旁,很容易被忽略,像是美式咖啡就屬於紅標,咖啡因含量最高,1天1杯可能就會超過歐盟認定的300毫克限度,黃標1天頂多2杯,綠標咖啡喝起來比較沒負擔,分級制度推行7年多,業者自己都不一定很了解,民眾呢?

民眾:「有些咖啡廳是有(標示),但我是(不知道),因為我要喝什麼就點什麼。」

民眾:「應該要(在價目表)標出來,有三高的民眾什麼的,他們都要注意啊。」

一般來說,盡量喝熱咖啡,市售冰咖啡多用混合豆,咖啡因含量較高,早餐店的低價咖啡,咖啡豆品質不一,咖啡因難以檢測,其實自己沖煮咖啡,能從頭把關,選擇深焙的豆子,磨成較粗的顆粒,細緻粉末溶解度高,釋出的咖啡因相對多,接著就是水的溫度,水溫高,咖啡粉末很快完全溶解,咖啡因較高。

咖啡業者王家亨:「磨得越細,相對的咖啡因萃取就越完整。」

他是王家亨,自行研究咖啡多年,從選豆、烘焙到沖煮自己來,認為降低咖啡因的關鍵在於烘焙技巧,控制溫度到178度,停留6分鐘讓咖啡因釋放,將豆子送驗,意外發現含量大幅降低,自我把關,讓喝咖啡不會成為健康的負擔。

#咖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28

0.0396

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