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爆出牛奶含有動物用藥殘留,讓知名大品牌都中槍,但國內研究畜牧業長達三十幾年的專家卻質疑,周刊的研究方法有許多漏洞,而且從殘留代謝物的結果去猜測用藥,會產生許多謬誤,像是周刊用檢測出的代謝物「去氫氧長春蔓汀」,去推測酪農使用了抗憂鬱藥和止痛藥,但專家從文獻中找證據,指出那是乳牛吃到了某種野草,才會產生的代謝物。
超市店員從倉庫,搬出一箱僅存的牛奶,在空蕩蕩的冰櫃前,一罐一罐上架補貨,放眼望去,好幾張缺貨通知,就貼在價格標籤上,兩排貨架已經空空如也,牧場自產鮮乳的通路,只要產品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
在地農產超市業者張嘉凱:「我們的自家牧場鮮奶來的話,通常一上架就,客戶就會直接來取貨。」
轉到另一家,農漁畜牧場直營的超市,兩大層冰櫃,擺滿牛奶和相關製品,也隨時有民眾,特地前來詢問和購買,牛奶傳出遭殘留藥物汙染的消息後,知名大廠商譽受到重創,但看乳品專家眼裡,卻對報導相當不以為然。
台大動物科技系教授徐濟泰:「分得很清楚,生長激素給牛用,雌激素跟雄性素給肉牛用,乳牛跟肉牛不一樣,它不會用過來,因為雌激素沒有辦法去刺激泌奶,事實上是兜錯對象。」
研究畜產學長達30幾年,徐濟泰痛批,報導內容錯誤推論,漏洞百出,舉例來說,根據周刊指出,牛奶檢測報告中發現,有「四氯鄰苯醌」代謝物殘留,因此推論酪農有使用雌激素,來增加乳牛泌乳,但徐濟泰指出,雌激素對乳牛而言是禁藥,而且雌激素無法增加泌乳,根本沒必要使用。
另一項謬誤在於,根據文獻記載,如果乳牛呼吸的空氣,或吃下肚的牧草,沾到環境中的木頭防腐劑或殺蟲劑,牛隻體內就會產生解毒機制,因此才會有代謝物「四氯鄰苯醌」,用代謝物回推乳牛,使用了雌激素,根本是見到黑影就開槍。
台大動物科技系教授徐濟泰:「乳牛在種牧草、在收割,那摻雜一些野草,被牠吃進去,然後野草裡面的有一些代謝物跑進去,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個東西,根本不是抗憂鬱的(藥),它是植物要阻礙,阻礙動物去侵蝕它。」
另外周刊更報導,牛奶中驗出的「去氫氧長春蔓汀」,是抗憂鬱和止痛劑的代謝物,因為酪農擠奶時,為了緩解乳牛乳房脹大的不適感,並舒緩乳牛情緒,因此才會使用這類藥物,但專家直言,乳牛一天得擠兩次奶,影射每次擠奶都得打鎮定劑,根本荒謬至極。
台大動物科技系教授徐濟泰:「鎮定劑(發生)作用了,動物才會安靜,所以你還要算,打一針、(等)兩分鐘,我再來擠奶,那不是累死他,一天兩次、每隻牛都要打針,不可能的事情。」
徐濟泰進一步解釋,代謝物「去氫氧長春蔓汀」的來源,其實是一種叫做柳葉水甘草的植物,只要乳牛在放牧時,吃下這類野草,就會吃進這種物質,因此和抗憂鬱或止痛劑,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台大動物科技系主任陳明汝:「(周刊檢驗)它之所以不能定量的原因,是因為它沒標準品,它既然覺得是這個,它應該拿這個標準品再去做一次,可是它這些沒做,然後它的實驗室又沒有認證,所以這個是我們大家其實比較質疑的。」
同樣是國內乳品權威,台大動物科技系主任陳明汝也跳出來替酪農發言,強調國內對抗生素檢測已經做到重重把關,一般而言,乳牛最需要用藥的時機,就是乳頭受傷或感染,罹患乳房炎的牛隻不能供應鮮乳,獸醫師依照感染菌種,塗抹抗生素藥物後,必須歷經一段停藥期。
停藥期過後,酪農必須進行快篩,看看牛乳中是否有藥物殘留,交乳給大廠後,大廠還會再檢驗是否有抗生素殘留,一旦檢出,乳品就不能使用,而且酪農的牛奶,如果有殘留抗生素,並汙染其他酪農的產品,按照契約,都得鉅額賠償,因此有生產者層層把關,抗生素很難滲進牛奶。
台大動物科技系主任陳明汝:「就我在查廠啊,然後我自己也養牛,然後我也去看酪農戶,,那大部分,我當然不敢保證所有的酪農戶,但是大部分的酪農戶,其實都有按照那個(抗生素)停藥期,我個人覺得它其實是安全的,我自己其實是每天喝牛奶的人。」
兩大乳品專家都呼籲,一方面政府是該查核,乳牛是否有禁藥使用,但一方面民眾也別被誤導,只要認明鮮乳標章和CAS,做到雙重保障,國內鮮奶就可以安心喝。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