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失智症新藥第一針!83歲奶奶率先施打 亞東:全台約13萬人符合

記者 王馨儀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23 10:26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23 10:58
國內最新核准的失智症新藥已經正式抵台,亞東醫院今(23)日率先開打第一針。(圖/胡瑞麒攝)
國內最新核准的失智症新藥已經正式抵台,亞東醫院今(23)日率先開打第一針。(圖/胡瑞麒攝)

國內最新核准的失智症新藥已經正式抵台,亞東醫院今(23)日率先開打第一針,患者為一名83歲的奶奶。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指出,全台目前有13萬名患者符合這款新藥的用藥條件,也就是需要是「類澱粉蛋白陽性的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


 

施打個案為一名83歲的奶奶,甄瑞興指出,該患者雖然年齡高,但日常生活仍良好,還能自己搭大眾運輸,甚至協助照顧失智症配偶,但是因為發現自己出現健忘、重複提問異狀,就主動來檢查。醫院初步評估該患者為,輕度認知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檢查(CASI )為92分(滿分100分)、簡易心智量表(MMSE)為29分(滿分30分),顯示為輕度認知障礙。後續經核磁共振、正子斷層掃描(PET)與基因篩檢確認腦中已有類澱粉蛋白沉積,符合新藥的適應症條件。

而該名施打個案,需每月施打一針,研究指出,約66%患者1年後可完全清除類澱粉蛋白,其餘則需約1.5年,有助降低50%進展到中度失智風險,延緩病程約4~5年,部分患者在清除後可暫停施打,但仍需定期追蹤。


 


亞東醫院指出,目前院內有10多位早期失智患者完成篩檢,當中有6、7人符合條件,但是治療費用約自費每年新台幣100萬至150萬元,還在與醫師討論是否啟動療程。

食藥署核准兩款失智症新藥「樂意保」、「欣智樂」,為單株抗體類藥物,透過清除腦中致病的類澱粉蛋白,從源頭延緩神經退化。甄瑞興說,兩款藥物皆為靜脈注射,必須在醫院施打,治療前需完成類澱粉樣蛋白正子攝影(PET)、腦部影像檢查(MRI)和APOE基因檢測等評估。

失智症風暴

#失智症新藥#亞東醫院#類澱粉蛋白#早期阿茲海默症#施打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83

0.0506

0.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