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太強了! AI科技助攻農漁業 火龍果田、漁場事半功倍

記者 藍于洺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5/19 09:44
最後更新時間:2025/05/19 09:44

AI科技日漸興起,走導入了農漁業上面,屏東最大火龍果田,引進AI人工智慧,透過數據分析,精準算出施肥跟灌溉量,還可以計算出最好的生長條件,增加收益。另外還有業者研發智慧漁場,透過AI科技,水下攝影,可以短時間掌握上萬隻魚的生長狀況,減少漁業損失。

圖/TVBS


 
陽光普照國境之南,坐落著一大片果園,十一甲土地全台最大火龍果園,不只氣派,這片田地另有乾坤。

資深記者藍于洺:「全台灣最大的單一火龍果田,有十一甲這麼大,可以看到在我的左手邊這邊,現在是下苗的火龍果苗,正在進行自動灌溉的功能,我們來到我的右手邊,這邊是已經成形,已經可以結果的火龍果樹,現在透過AI科技,不管是在肥料偵測,還是天氣偵測,都能夠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自動農田小管家。」

放眼望去幼苗到成樹,全部坐落眼前,火龍果樹需要大量日照,屏東環境正適合生長,而這片田導入了AI科技智慧。

 
南台科技大學校長(研發者)黃能富:「土壤感測器,這個就插在土裡面,主要像土壤裡面的溫度、濕度、電導度。」

透過黃教授介紹,眼前這個微型環境感測器,可量測土壤溫溼度施肥狀態,還包含了空氣、溫度、溼度、光照度,由太陽能板供電,再由長距離低功耗的,網路傳輸技術,傳送資料到後臺系統,計算出各式各樣,適合果園生長的條件,輔助農民工作。


南台科技大學校長(研發者)黃能富:「因為它知道整個農場的環境,包含結合氣象的預測,譬如說明天可能會下雨,那我今天就不要澆水澆很多,這個灌溉啦、施肥啦、噴藥啦,這些都可以做比較精準預測。」

精準數據省力添效,AI智慧能結合天氣預測,給予最佳的施肥量,除了微型感測器,把關農作物狀態之外,透過無人機,拍下火龍果花朵照片,AI計算花朵數量果實產量預測,減少人力支出情況下,掌握火龍果最佳採收期。
圖/TVBS

南台科技大學校長(研發者)黃能富:「開的花可能是幾萬朵到幾十萬朵,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工去完成授粉,而且一定要在天亮之前,因為它就會合起來,農業的問題就是像是缺工啦、年紀老化等等,所以我覺得機器人進到農場,可能在最近的兩三年應該會實現。」

資深記者藍于洺:「用於日照的燈一打開,在整個火龍果園,搭配上主人的豐盛餐點,就瞬間來到了有氣氛的燭光晚餐。」

一待來到深夜,眼前這桌浪漫晚餐,旁邊正是早上拍的火龍果樹,LED燈設計讓火龍果,能保持充足日照,農民表示過去火龍果,常遭遇產銷失衡,火龍果最好狀態是每天12小時日照,夏天日照夠產量過剩,冬天日照少產量不足,現在透過LED燈改善相關問題,AI計算更能精準掌握,火龍果日照狀態。
 


南台科技大學校長(研發者)黃能富:「我們為了讓它更自動化,除了這個補光的應該說控制啦,第一個就是說什麼時候開燈,要開多久要照光照多少,才對火龍果最適合嘛,我們也去結合這個很多數據的感測,像土壤感測氣象微氣象站,所以我們會去偵測土壤裡面,像我們一般叫做溫度濕度電導度,甚至氮磷鉀。」

智慧科技帶動效能,根據屏東縣政府資料,幫助農民轉型智慧農場之後,每公頃果園可增加六十萬元收益,縣府持續推廣,每年預估擴散推廣五百公頃果園,總計增加三億元產值,然而人工智慧不是只有綠意大地,徜徉藍海也在其中。

數十位漁民合力捕撈作業,眼前這黑色圓形漁場,是科技公司研發的AI智慧漁場,研發工程師連唯証,之前是竹科工程師從沒養過魚,七年前和妻子一同研發,打造的智慧漁場,事半功倍。

海盛科技智慧漁場研發工程師連唯証:「我們把全世界這些魚的生病的,各種不同的疾病綜合在一起,我們可以偵測大概40%左右的魚病,你偵測魚病的話,你就可以降低這個風險,降低這個風險你,就可以增加這個產量,所以我們估算客戶每投入一塊錢,在這個設備上,就可以賺回3.37塊的一個,一個它的利潤,水下攝影機它其實有兩個鏡頭,這就是模擬人的雙眼,左眼跟右眼。」

 
黑色外觀多孔造型,水下攝影機功能多元,下水之後可不簡單,眼前出現不少綠框,透過雲端數據資料分析,在數萬隻魚群當中鎖定魚隻,直接分析出魚長魚身,甚至可以從表面,分析出魚種,是否生病。
圖/TVBS

海盛科技智慧漁場研發工程師連唯証:「我們的AI其實五分鐘,就可以量測三百尾以上的成魚資訊,所以你只要放下去五分鐘,你就知道三百尾魚類牠的健康啦,體長啦身長體重等等狀況,另外我們又結合一些自動化設備,去做自動投餌檢查周遭的一個環境,這個水質的狀況,或者是周遭是不是有一些淹水啦,災害的發生。」

研發團隊表示,水下影像AI分析、水下霧氣光線折射色彩失真、水質混濁生物變化,都需要演算法計算,透過AI科技完成作業,讓漁民的損失,有效從原本的四成,下降到一成,自動化能節省75%例行的工作,整體產量也能提升三成左右,「看清魚群」這工作,效益驚人。

海盛科技智慧漁場研發營運長邱禹韶:「使用AI的方式,可以把在混濁的狀況之下,讓影像變清晰,有漁民就發現說只有看到魚,那他有非常多池的時候怎麼辦呢,那我們又引進了物聯網概念,就可以說不管你是十池,五十池或是一百池,我們透過這個大數據的蒐集,然後到後台,然後我們有做了這個介面,可以幫你快速統計出報表,你就可以非常快速的,在你的中控室裡面,也可以了解到所有魚場的狀態。」

研發團隊表示,現階段分成圓形漁場跟方型漁場,圓形漁場面積大能囊括魚群範圍大,大多在屏東地區外海,方形漁場面積小,區隔養殖多數位於澎湖地區,目標鎖定高價值魚種,像是海鱺龍虎斑金鯧小丑魚,這幾類的經濟魚類和觀賞魚,先從量大價高著手推動,雖然目前台灣水產,生產量只佔全球0.46%,但潛在市場,約有150億美金的產值,若能搶得先機商機無窮。

海盛科技智慧漁場研發營運長邱禹韶:「怎麼樣可以很快速的輸入到電腦裡面?幫他們建立一個資料庫,所以他們自己可以從很快速的一個報表,他們在一個比較親切的使用介面,是漁民可以掌握的,甚至用手機對,或是用通訊軟體這樣子,他們會有發現說,就是有數據對他們來說,他們的好處是什麼?包含可能他們的進出貨啊,然後控制成本,以前是用看的來記錄,是人來判斷,但是現在是由這個科技來判斷,可能相較是客觀的,而且那個資料是可以回溯的,是我們可以去查到的。」

綠田藍海雙管齊下,AI智慧導入農漁,勞動力缺口風潮下,事半功倍。

#AI科技#火龍果田#屏東#農業#漁業#智慧漁場#數據分析#增加收益#綠田藍海#世界翻轉中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80

0.0584

0.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