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美國「對等關稅」宣布暫緩90天,但已經重創台灣遠洋漁業,以鮪魚來說,大多從台灣賣到第三地泰國、越南,再加工成魚排、罐頭,而終點市場在美國,就有越南加工廠宣布暫停訂單,如今鮪魚季,台灣的海上有兩三百艘漁船,進退兩難。

台灣鮪延繩釣協會理事長李明信:「把原料運到越南,越南加工完再出口到美國,最衝擊的是越南,現在越南所有要出去的漁獲,全部都喊停叫我們不能再出了,他們都退單,現在在海上有200、300艘船,要作業也不是辦法,不作業也不是辦法。」
正值鮪魚季,出海中的漁船進退兩難,其實台灣出口冷凍鮪魚,前三名是日本、泰國、越南,美國量相對少,是因為台灣廠商會把魚貨送到東南亞加工,再一起出口到美國,即便關稅政策暫緩90天,廠商也都嚇到停手。
和漁業署大吐苦水的,不只鮪魚業者,秋刀魚、魷魚等遠洋漁業11號下午齊聚,在高雄開會商討關稅政策,去年台灣水產出口前三名,都是遠洋漁業,包含鰹魚、鮪魚、秋刀魚,鮪魚產值最高多達4.3億,而秋刀魚的魚期在8月以後,最可能在90天後面臨難關。
台灣區魷秋公會總幹事施教智:「2年前,我們政府希望我們不要倚賴中國大陸的單一市場,對美國擴展外銷這2年來,多多少少有一點進展,結果又碰到這個把門又關起來。」
貿易商林先生:「這些船員薪水整個薪水都很高,所有費用都高魚價沒有跟著上去的話,這是他們唯一經濟來源,他們也會撐得很辛苦。」
要將長鰭鮪出口貿易商也坦言,短時間就是正常出貨,畢竟漁產品是自然資源,不可能說撈就撈,更怕囤的貨太多,萬一又有變數,虧損只會更嚴重。
◤旅遊優惠搶先看◢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