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老屋震出問題! 921前的建築耐震強度都不夠

記者 劉俐均 / 攝影 謝賢熺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1/21 21:54
最後更新時間:2025/01/21 22:33

嘉義強震再度震出台灣老屋安全問題!位在台南玉井,有多棟老屋都受損。專家指出,這些建築多數在921地震前就興建,耐震結構不符現在的耐震標準,而全台超過30年的老舊建物,就有超過一半以上,一旦地震發生,又是在斷層帶附近,倒塌風險更大,所以呼籲政府應該立即推動建築檢測和建物的結構補強,提升安全係數才能防範未然。

圖/TVBS

 
住家外牆的紅磚大面積剝落,旁邊矮牆更是直接倒塌,不只梁柱毀損嚴重,旁邊的管理室門框,整個變形扭曲,台南玉井有不少住戶都成了地震受災戶。

水利局局長邱忠川:「這個建築物我研判應該是,很老舊的一個建築啦,因為整個從它外露的鋼筋的箍筋來看,應該是921之前的一個結構物。」

台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許引絃:「這個柱已經爆裂了,已經就爆裂掉了,所以還是要臨時性先做支撐。」

 
已經受損的建築物,只能先趕緊加強固定樑柱支撐,而項這樣的老舊建案,全台至少有超過五成以上,尤其在921前完工的建築物,耐震程度,恐怕都不夠。

不動產公司董事長李同榮:「現在30年以上的老屋,全台灣已經超過一半,超過一半尤其是40年、50年那更糟糕,那有些結構性都產生問題了,那台北市老屋是最多30年以上是第一名,那再來就是台南,台南、嘉義地區的這個老屋,這個情況已經相當嚴重,那你假如針對這些危險的結構性有問題的,老屋沒有積極性的措施的話,那地震出來的話,這些隱藏在都會裡頭的這些,破舊的或者是危險的老屋,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根據數據顯示,台南30年以上老屋,就有30萬棟,占各縣市危老數量排名前三,但台灣要都更或是老屋重建速度都太慢,在還沒重建前,只能先從房屋結構補強著手。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大樓的倒塌地震來的倒塌,幾乎都在軟弱層,因為軟弱層的地方就在一樓這個地方,通常挑高店鋪各方面的,就是說上面很多牆壁,它會連結成一個比較硬的鋼體,所以我們在興建房子的時候,我們也會在興建的一樓,做一個加強的一個,抗韌韌性的加強的設計。另外在針對舊房子政府也是鼓勵說,推動民間的建築也開始做這個弱層補強,也有一些適度的一個政策獎勵。」

建案結構最脆弱的地方,就是一樓,以及如果是內梁柱有做修改,都可能影響建物的安全性,尤其台灣活動斷層和存疑性活動斷層就有51條,專家分析,靠近斷層帶以及一樓缺乏支撐力道,都是屬於危險範圍。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花蓮的兩次地震都告訴我們,活動斷層旁邊的房子,事實上它都是受損比較嚴重的,那第二個就是說有所謂的軟腳蝦的建築,軟腳蝦建築的特色就是說在一樓,它是比較挑高,然後它的牆量是比較少的,所以這個就是所謂的我們講的軟弱層,那可是有軟弱層是在中高樓層,所以你在活動斷層帶然後軟弱層的建築,那這樣子的情況下,它就可能會產生比較重的嚴重損壞,再加上你是舊有的這個建築,它的耐震規範先天本來就比現在的地震會小。」

台灣地震頻繁,不僅建築要補強,也得靠民眾自己,隨時觀察住宅的震後變化。

 
資深記者劉俐均:「除了屋齡要檢視住家是否安全,也可以從這個大樓的樓梯間來看,來看這個樓梯間的牆壁是否有出現新的裂縫,或者是原本的裂縫有變長或者是變大,都要特別注意。」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經歷過之前的一些中型的、小型的地震之後,假如你們家的房子的裂縫,各方面尤其大柱大樑,假如是有一些45度的斜裂縫,不管是它的裂縫大小多少,其實這個就代表說,你家的建築的結構安全是比較弱一點的。」

台灣在1974年以前的建築法規沒有抗震規範,所以屋齡50年以上的房屋,抗震能力比較弱。而全台屋齡50年以上的房子大約有111萬棟,都是首波要都更的危老建築。

不動產公司董事長李同榮:「是全面性的強制健檢,他以整棟建築物為主,你不用不一定要逐戶,你整棟建築物去做快篩的時候,就會很快的知道哪一些是特別危險,哪一些可以分類,那分類出來特別危險的房子以後,第二個階段就是強迫要都更。」

地震何時來,無法預測,只能先把建築安全係數提高,才能防範未然。

 

 
#地震#老屋#安全問題#耐震結構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4

0.0640

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