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6歲科技業女主管,平時飲食作息正常,但近三個月因工作繁重,出現一天腹瀉多次或腹痛卻解不出來的症狀,健檢後確診罹患腸躁症;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提醒,若排便頻率和型態改變,並伴隨腹脹、腹痛等症狀,且過去3個月平均一週超過1次,於排便後緩解,腸躁症機率就很高。
楊建華指出,腹瀉是身體「防禦機制」的一環,但同時也可能是疾病的警訊,一般而言,排便頻率1天3次或3天1次,且為棕色長條狀都屬正常。急性腸炎頻繁拉肚子3-5天,代表身體正在排出有害物質。但若嚴重腹瀉到生命徵象不穩定,就需立即就醫。
若排便頻率和型態改變,並伴隨腹脹、腹痛等症狀,且過去3個月平均一週超過1次,於排便後緩解,腸躁症機率就很高。腸躁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或混合型,症狀發作至少6個月以上。楊建華表示,造成腸躁症的原因眾多,如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失調、服用抗生素、對特定食物過敏、腸道免疫功能失調等。
腸躁症雖不會惡化為癌症,但症狀會影響生活品質。楊建華建議可透過飲食、生活型態調整及藥物來改善。但若出現體重減輕、血便等嚴重症狀,就需進一步檢查,如糞便檢查、無痛大腸鏡檢查、224項過敏原分析等,以排除其他消化系統重大疾病。
楊建華提醒,腸躁症可透過低腹敏飲食改善,少吃易產氣的豆類、乳製品和刺激性飲食,多補充益生菌,並規律運動,都能促進腸胃蠕動、增進腸胃健康。透過讀懂身體傳遞的訊息,及早發現並解決問題,必能改善腸胃道的排便問題,邁向健康新生活。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