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行人穿越馬路危險情形,過去大的十字路口、或是學校周邊,會設有人行地下道或是天橋,不過隨著近幾年,行人地獄的狀況有改善,地下道已經越來越少人使用,成為蚊子地下道,甚至延伸出安全問題,加上很多建造時間都超過40年,有地方跟市府反映要拆除,到底地下道有沒有留存必要?存專家分析,未來人行地下道的建設,應該將安全跟商業結合,才符合永續城市發展。
記者劉俐均:「這是仁愛林森的人行地下道,過去因應這邊有學校,有學生使用的需求才設置的,不過因為近幾年來,行人的穿越線的設施是越來越完善,導致人行地下道的使用率越來越低,加上設置年限已經超過了50年,要維修起來的經費恐怕很可觀,由地方跟政府討論之後決議將它拆除。」
將四個入口都封起來,地下道也開始拆除燈具、設施,經過會勘後,開始動工要做填平。台北市預計要拆除的人行地下道,一共有13座,大部分都是評估後,已經沒有存在必要。
設置人行地下道的用意,多數是以附近有沒有學校,或是路口人車爭道太過危險,但如今大力推動改善行人地獄的困境,地下道、天橋用處減低,早期設置的地下道,空間宅、照明設施也不足,缺少人維護,甚至成了治安死角,沒人敢走,無法做活化,就變成蚊子地下道。
台北市議員(國)汪志冰:「15年前就已經開始在討論,就是說是不是它的存廢要做研議,那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橋跟地下道對於老人家行動不方便的,就會形成一個很大的一個困擾,這樣子的一個公共建設,他沒有做好一個更長遠的,考量之下的產物,就會變成這種情形。」
人行地下道要存要留,就得看如何活化,以台北市行天宮路口地下道來看,不僅燈光設備充足,還結合區域的特色發展,在人行地下道裡,設有算命一條街,不僅吸引觀光客慕名而來。
又或是大橋頭的人行地下道,美化入口設計,台北市的人行地下道一共有38座,扣除掉陸續廢除的13座,其餘是有行走需求外,大部分都傾向結合捷運地下街、商店街發展。
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我們現在看到好的行人穿越道,地下行人穿越道,它一定是可能燈光要是一個均勻的,或者是足夠的,然後整體環境也不能太髒亂,甚至旁邊的壁面還要兼具一些廣告,或者是一些宣導甚至是美化,甚至特色化的這樣子一個地下行人穿越道,大家走下去才會覺得安全舒服。」
在國際上,都市建設對於地下人行道、天橋的建造規劃,都朝向推行永續建設為目標,不僅減少人車爭道、也能成為商業或是公共藝術聚集地,推動立體城市。
人行地下道,已經不單單只是符合行人穿越的需求,更得結合永續、商業,才符合永續都市建設的一環。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