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高中的學生人數,在108年和技高人數,首度呈現黃金交叉,技高人數持續降低,教育部為了扭轉這個趨勢,近期拋出「3加2」的新五專模式,透過高職與科技大學的合作,前3年在高職就讀,後2年則是在科大,但學界認為,畢業後只有取得「副學士」,恐怕誘因不足,因為家長和學生仍偏重文憑主義,建議可以推「3+4」,讓技職學生也有學士文憑。
講述著自己的設計,從寫程式到組裝,通通都是和同學合力完成,這班高職電機科學生,每個都有設計遊戲的能力,畢竟實作就是高職的強項。
大安高工學生林雍珽:「不管是單人模式還是雙人模式,都會分為三種難度。」
大安高工校長楊益強:「3+2它就是一個副學士,目前對所有的家長跟學生而言吸引力不大,因為現在所有的科大,學生只要願意努力,他都可以讀的到一般的大學的學歷,那他怎麼會倒過頭來拿副學士的一個學歷呢?」
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技術型學生在高三的時候,有很多的時間都是在準備考試、準備考統測,因為他要進入到科大,那如果說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學制的話,這些學生在高三的時候,可以花更多的時間,真正去做專業的研習,而不必這個花時間去準備考試,所以這個學制是有希望的,但是大家現在的文憑主義很盛行,所以我們是建議除了3+2之外,應該要再加一個2,也就是3+2+2(能拿大學文憑)。」
最主要是想要紓解高職的升學壓力,不用到三年級還要準備考試,避免陷入一路升學的迷思,不過沒有大學文憑,恐怕會興趣缺缺,這或許也是政策制定要思考的方向。
大安高工校長楊益強:「3+4的概念,其實是希望能夠變成是一條龍,就是由科大端跟技高綁在一起,這7年的時間,學生可以好好的學習他的人生方向。」
全教總高中職委員會主委林金財:「是不是15群都適合,可能要做一些試行的一個方式,可能要從比較稀有的類科先做,這樣的一個機制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讀技高的這些群,比如說像海事群,那希望有更多的航海人才進來,不管是3+2也好或3+4也好,那從人才培育的角度去看,彈性學制的一個設計,是對產業是有幫助的,那當然這裡面還涉及到產業要跟學校去做連結。」
學界期待新學制的到來,但或許學位的取得,和學校產業如何接軌?也是考量關鍵,不只學制要更吸引學生,辦學彈性教育部也要再放寬,轉型「單科專門學校」,不強求學校一定要3個學院。
同時也得想辦法強化產攜方案,加入企業合作。
聖約翰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根本的根源就是在,從國中端這個部分往上提升,所以部裡面現在也準備做以前也有做,就是說我們如何落實到,國中甚至是國小方面,讓他們了解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
畢竟少子化威脅已經不可擋,但技職教育人才庫培養,也考驗著台灣產業轉型的腳步。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