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補助老人健保減輕負擔!未來財政短收 恐再漲年輕人健保費

記者 謝宜倫 / 攝影 鍾德榮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6 22:48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6 23:01

為了要因應高齡社會,想讓年輕人負擔少一點,在野政營提出補助老人健保,雖然做出一些排富的限制,但這引起專家學者的反彈,認為這根本是加重年輕世代的負擔,因為健保體制是自給自足,老人由政府補助,那首要面對就是保費短收,未來如果健保又面臨財務狀況,恐怕又得面臨一波調漲,年輕人又被扒一層皮。

圖/TVBS

 
台南市宣傳影片:「台南市政府提供最好的服務,以及全面的補助來守護每一位長輩。」

為了照顧更多長輩,不少縣市政府都提出各項福利。七月份台南也加入補助行列,65歲以上的長輩都能享有,但有些縣市有,有些沒有,立委認為要公平,台灣人民不能因地而異,居住地不同就不同待遇。

立法委員(國)張嘉郡:「相對比較貧窮的縣市,像雲林、嘉義都沒有這樣子的福利,反而是更缺乏的地方,沒有這樣子的福利,我會覺得說這是一個公平原則,希望說全台灣的老人,都會受到一樣的待遇,我也支持世代正義,但是我們要怎麼樣照顧新生兒,照顧青年學子,照顧這些銀髮族,其實都是我們國家的政策應該要去做的。」

 
在野黨團提出,長輩的健保費,大多由年輕人負擔,全面統一的補助,才能為年輕人減少肩上的壓力。

TVBS記者謝宜倫:「衛福部為此也估算了一下,這一項修正草案,恐怕還要多加300多億元的預算,雖然美其名是讓有長輩需要照顧的家庭,可以減輕負擔,但如果未來保費入不敷出,是不是又要調漲年輕世代的健保費。」

其實在特別預算的支持,再加上補充保費,讓健保連續五年的赤字,總算在2022年由負轉正。2016年因為健保減收政策實施,結餘降至185億元,接下來年年虧損,2020年更突破676億元,直到2022基本工資軍公教調薪,投保金額上限調整,以及景氣回升,稅收比預期好,提高收入,結餘擺脫負數,來到103億元。2023年創下8年新高344億,尤其補充保費的挹注。

立委提出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增訂綜所稅20以下的65歲長者,免繳健保費。估算花費達359億元,衛福部憂心法案通過後,保費會短收,結餘又變負數,醫改會也認為恐怕只是加速健保破產。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慧:「他們的醫療資源的分布,包含就醫的需求困境其實都不一樣,所以你現在在談齊一補助,其實可會衍生其他公平性的問題,再來就是政策的這個正當性,那倘若這個提案真的通過了,那它將會併入現在的政府負擔36%裡面,對於政府端而言,它本來就要負擔一定的比例,那所以它在政府端它其實首當其衝,就是保費的這樣的一個短收,但是對於民眾端而言的話,它所帶來的是疊加的負擔的,這樣的一個加重。」

開辦以來主要來源都是受薪階級,但漸漸的得正視高齡社會,還有少子化影響,健保保費是自給自足,繳交的人變少,就得要進行改革。只是這個要補助,那個也要增加預算,影響到政府負擔的36%。再加上法案沒有指定用途,財源供不應求,未來都是一大問題。

再加上長輩們大多是慢性疾病,每一年健保用在慢箋上高達4成,真正需要到醫院去看病,大多是照護問題居多,補助健保,並不是解決高齡社會福利的解決之道。

 
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所以我是個人是覺得說,這個是一個政治議題,保護弱勢,我們一定會盡量照顧到,但是問題就是一些不必要的醫療行為,我們就需要去面對的,所以說在我們的研究裡面,我們就發現說其實在台灣,我們到醫院裡面去看病的話,我們可以看到說真正病人,病人裡面又分成一種,就是有一些是慢性病的病人,有一些是非慢性病的病人,他是真的去看病,另外有一種就是根本就不是病人,他是到醫院裡面去shopping的,去看看逛逛的,可是問題是,他們就要到醫院去做一個,一個看病的動作,其實我們都付出一些醫療資源。」

當初在總統大選老人健保補助,確實是候選人們政見。草案說要排富,但銀髮族們或許才是最有能力消費,保費卻又找年輕世代要,專家也說把多的稅收,增加就醫知識、健保長照的未來投資,才是長遠之計。

 
#老人健保#高齡社會#健保赤字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7

0.0846

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