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中產焦慮! 中研院士:高薪集中、教改不成功、稅制需改

記者 周祐萱 / 攝影 李延智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8 22:37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8 22:40

物價通膨和高房價,加深民眾的生活壓力,更會讓中產階級,產生無力感和相對剝奪感,尤其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中研院士王平也點出,得關注中產階級的消失,認為和「高薪產業集中、教改制度和稅制」這三個層面有關聯,一旦所得或財富的不平均,持續嚴重,也會讓社會的安定性受到衝擊。

圖/TVBS

 
上班族Doris:「我覺得最明顯(通膨)應該是飲食,就是三餐的飲食,尤其我主要在東區上班,那我通常譬如說午餐或晚餐的話,150(元)左右跑不掉一餐。」

三餐隨便吃都破百元,有感於物價通膨,飲食漲幅明顯,感覺錢變薄了,而說到買房的夢想,確實無形中是一股壓力。

上班族Doris:「我北漂又還要還學貸,所以買房對我來說,是一個滿遙遠的目標,你看到身邊的人,雖然可能他們年紀,是大你五到十歲或是更年長的人,他們已經有在買房了,已經付了頭期款或開始在還房貸,當然也會覺得,我是不是假設我到再五年之後,我有辦法達到嗎?如果去做一些類比和聯想的話,確實會覺得它是一個壓力。」

 
面對著居高不下的房價,買房似乎遙不可及,道出不少人的心聲,特別是對於固定領月薪的上班族,對生活產生無力感。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李明軒:「房價或是物價的高漲,然後讓他們過去同樣的這個努力的付出的程度,可是現在卻達不到,五子登科的那樣的結果的話,其實對他們(中產階級)來講,是會產生還滿大的無力感還有相對剝奪感,看到社會現在是越來越趨於不公平,那麼心理的這個感受,很有可能就會有些就會選擇,就是邊緣化然後就是躺平。」

尤其財富分配的惡化,貧富差距擴大,跟中產階級的消失是有關係的,而中產階級不只是單看所得,還要願意工作具有足夠教育水準,再來也需要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因此牽涉層面廣,中研院院士王平認為,和產業結構甚至教改制度都脫離不了關係。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院士王平:「其實(台灣)最賺錢的產業,就是基本上就是IC的這塊,而且IC產業如果用兩碼來看的話,偏重在就是少數的幾個,譬如說晶片跟那個IC的設計業,有賺錢的這麼少的幾個產業,所得一定是更會集中,我們要深切的體認,台灣教改是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太快速的平民化,本來能夠在這個技職教育體系,能夠發展非常好的中產階級也消失了。」

高薪太過集中,導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而想要往上爬翻轉人生,也得靠教育扎根,不只是教育機會要平等,王平認為大學普及化也會造成人才挫折,傷害中產階級。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院士王平:「到了大學以後好像都是普及化了,這個受到的教育沒有一個專才,他出來以後畢業就是失業了,然後還有一些人,畢業了以後不願意就業,因為他認為他自己是了不起,他是大學生為什麼要去做一些技職做的工作,所以這個教改其實是對於台灣的人才的錯配,教育要改革其實我覺得到目前,大家已經開始在做了,可是台灣最不容易改的地方,是教育制度不能(願)改。」

另外財政政策,專家也點出台灣的課稅問題,已經不可再忽略。

 
政大財政系主任陳國樑:「在股票市場其實我們看到加權指數這樣子的漲,很多人其實在股票市場裡面賺取了大量的財富,但是證券交易所得其實都沒有交到稅,那所以其實我們應該去檢討,就是資本利得這個部分,是不是有很多的資本利得,根本就沒有放在稅金裡面,把這個部分的稅金納進來,那我相信可以有助於就是讓那些資本所得者負擔合理的稅賦,那今天也可能可以讓薪資所得者,租稅負擔可以輕一點。」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院士王平:「房地合一稅的話,基本上這個空地稅還是要加重,不只是民用地、不只是那個住宅用地,也要包含工業用地,因為工業有很多企業家在養地,(另外)遺贈稅也要改,台灣訂到20%就擋住了,這個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對於小孩子不是好事情,因為他們拿了這麼一大筆錢,不一定能夠成為中流砥柱。」

貧富差距擴大,為何是一件必須重視的事?因為一旦中產階級族群,部分都是往低層走而非往上爬,對於社會的穩定性,勢必帶來衝擊。

 
#物價通膨#高房價#中產階級#壓力#貧富差距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9

0.0795

0.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