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青少年門診爆!18歲台男平均身高縮水1.2cm 家長憂長不高 

記者 謝佩穎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0 14:2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0 14:25
衛福部的調查發現,台灣18歲男性的平均身高下降1.2公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衛福部的調查發現,台灣18歲男性的平均身高下降1.2公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
衛福部的調查發現,台灣18歲男性的平均身高下降1.2公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根據衛福部的調查發現,台灣18歲男性的平均身高出現下降趨勢,平均下降了1.2公分,然而,18歲女性的身高卻持續增高,從159.7公分增加至162.1公分,醫師指出,這與女性運動風潮興盛有關,但也讓家長們擔心孩子們的發育、肥胖問題,甚至近期青少年門診都大爆滿。

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台灣18歲男性的身高從2013至2016年的平均值173.3公分,下降至2017至2020年的172.1公分;而18歲女性的平均身高則從2005至2008年的159.7公分增至2017至2020年的162.1公分。

 

《聯合報》報導,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女性身高增高與運動風潮興盛有關,家長開始鼓勵女兒多從事戶外運動,加上營養均衡,進而長高。

李宏昌指出,過往青少年要看發育問題都需要掛小兒科,但近年因需求增加,青少年門診分出來個別開診,卻出現診診爆滿的狀況。長高與賀爾蒙分泌息息相關,台灣青少年面對多重壓力,易出現身心疾病,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生長激素分泌。李宏昌還提到,社會對男性身高的要求愈來愈高,家長認為「沒有178公分就算矮」。

李宏昌以歐美國家對比台灣,許多台灣家長發現,若親戚小孩在美國、加拿大生活,「明明是同年齡的小朋友,卻比自己的小孩長得更高」,推測是教育、生活環境壓力的不同所致。

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則表示,若要兒童長高,需充足睡眠,並且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D、鈣質,減少高熱量油炸食物,透過運動促進維生素D與鈣質之間的轉換。

 

李宏昌也指出,女孩8至10歲、男孩10至11歲時是賀爾蒙分泌生長激素的預備期,需補充鈣質、維生素D和維生素K2,減少含糖飲料,增加運動,避免營養過剩。
#青少年#兒科#發育#肥胖#青少年門診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18

0.1080

0.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