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全球暖化若不改善再惡化 世紀末台灣恐夏天長達7個月

記者 周祐萱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08 22:41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08 23:02

國科會和環境部,共同發表「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示警全球暖化如果都不作為,最糟糕的情境下,到了世紀末,台灣恐怕夏天會長達7個月,而且高溫超過36度的天數,會因此增加75天,如此一來,重要糧食像是水稻、玉米,到了世紀中,產量都會減少超過1成,部分養殖漁業和畜牧業,也同樣會因為高溫受到衝擊。

圖/TVBS

 
農民楊海光:「這個有病蟲害,還有一個下雨,下一下,天氣熱,太陽一曬就乾掉。」

天氣忽冷忽熱,不利於水稻種植,尤其是太熱,容易有病蟲害,進而還會讓產量有所變化。

水稻農民楊海光:「因為你溫度高,白粉質多的話,那稻穀就不飽滿,不飽滿你的產量就少,我們就慢慢預防,有時候就真的高溫的話,我們就放水進去、活水開始跑,因為活水跑有風,把那個熱氣把它帶出來。」

 
近幾年越來越有感,高溫悶熱的天氣,讓水稻種植環境帶來挑戰,而且要擔憂的劇烈天氣,還有強降雨。

農民楊海光:「現在快要出穗的時候,現在豪雨就怕花被大水沖走,沖走就沒花,蜜蜂也沒有花來交配,就慢慢變空包彈。」

記者周祐萱:「根據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如果全球暖化的狀況持續嚴重的話,不只是會對人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影響,就連重要的糧食作物。」

產量也會受到衝擊,像是水稻在世紀中以及世紀末,分別預測的報告當中,認為會減少13%以及18%。

這是全球都不作為,或減碳失敗的最嚴重狀況下,水稻可能會大幅減少,而玉米則是以北部和東部地區影響最明顯,畜牧產量還有海水升溫,也會衝擊魚獲和養殖漁業。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這個圖大概世紀末,也就是減碳如果失敗,那我們大概可能熱緊迫會從南往北擴,然後會從平原往山區擴,對整個我們的蛋.肉或者是乳製品,其實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經濟層次的衝擊,我們在談氣候韌性,所以當你的糧食或者能源,其實如果大量是仰賴進口的時候,其實你就很難去談你的韌性。」

推估不同情境下,高溫日數會持續增加,最嚴重及高碳排放,最糟的狀況下有可能,高溫超過36°C的增加75天,導致世紀末夏天最長到7個月,形成冬季更短夏季更長的狀態,但這前提是所有對於減碳,完全沒有任何作為。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即使是全球升溫2度情況之下的話,到世紀末大概,冬天也大概剩下40到50天,在暖化未來裡面熱島效應會被加強,就是說升溫最高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現在熱島效應最強的部分,全球上升4度極端暖化的情況,跟1.5度暖化,它的衝擊是差非常多的,所以說我們減碳是有好處的。」

不只如此,乾旱、極端暴雨的次數,會更頻繁的發生,也就是劇烈天氣可能成為常態,而侵台颱風數量則會減少,反觀強度卻預估會提升,報告以不同暖化模式做預測即便只是推估,卻是非常重要的警訊。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乾旱會有嚴重的趨勢,對台灣水資源也是很大的挑戰,尤其台灣是一個水資源非常不穩定的地方,那怎樣讓我們能夠盡量節水,或者是創造水源,在不影響到我們生態的情況之下,未來就是說你沒辦法減災沒辦法避災了,那防災就很困難你要耐災。」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我們現在可能對因應氣候變遷這題,已經有主流的共識,可是我們整個的科研或者治理,其實知道做什麼事,可能跟氣候變遷降低它的衝擊是有關,可是我們缺乏一個量化的論述,就是說我做不做這件事情,到底可以降低多少的氣候變遷的風險。」

科學報告的示警,都一再凸顯減碳勢在必行,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跨部門、跨領域的議題,其實也是每個人的責任。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高溫#水稻#畜牧業#農民#暖化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0

0.0847

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