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兒少交通死傷創新高 逾5成學生不願自己上學「因車佔無路走、駕駛不讓」

記者 葉韋辰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11 17:59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11 17:59
play
讀新聞
00:00 / 00:00
1 x
播放速度
  • 0.5x
  • 1x
  • 1.25x
  • 1.5x
  • 2x
play pause
近5年每年平均有2萬3472名6至17歲兒童於交通事故中死亡或受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5年每年平均有2萬3472名6至17歲兒童於交通事故中死亡或受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靖娟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平均每年逾2萬名兒童於交通事故中死傷,去年更達到5年來新高,靖娟基金會針對全台22縣市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發現兒童整體交通安全分數最低的縣市為苗栗縣,六都中則以台北市表現最差。此外,目前有7成兒童由家長接送上下學,其中逾5成不願意自行上學,主因為「道路被停車占走」及「有些車子不會禮讓行人」。

交通部統計,近5年每年平均有2萬3472名6至17歲兒童於交通事故中死亡或受傷,去年更高達2萬6233人次,創下近5年新高。靖娟基金會4至5月針對全台22縣市國小學生及家長進行調查,花蓮縣、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的兒童整體交通安全分數為前3高,苗栗縣、雲林縣、連江縣則位居末位。值得注意的是,六都中的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未達平均值,首都台北市更是六都之中表現最差。

 

調查指出,所有兒童中有75.3%學生由家長接送上下學,僅24.7%學生自行到校,在家長接送的學生中,有51.2%不願意自己上下學,原因包括「路上的道路都被停車的占走了,行人走路有時候會走到汽車道很危險」、「有些車子還是不會禮讓行人,直接開過去」等。此外,中部地區學生對於步行感受度及交通環境與管理措施的感受度皆顯著低於其他地區。

靖娟基金會指出,校園周邊通學路段在內的許多人行空間讓民眾感到不可靠、急需整頓,民眾在人行空間擺放雜物或停車的行為,以及汽機車駕駛的禮讓文化也有待透過教育與執法提升。同時建議應檢討現有交通安全教育與宣導內容,避免過多單向傳授、背誦的內容,而缺乏邏輯探討、互動與實際操作。

對此,交通部長王國財今出席活動時表示,兒童交通安全有2項最重要,首先是家長載送汽機車要裝安全座椅、貼標章及繫安全帶等,再來就是學生上下學的過程,去年許多小朋友在過馬路時被車撞傷或死亡,只是單純依靠教育會來不及,因此調整法規,在執法上更嚴格,過去一年來已有養成車輛停讓行人習慣。   
 

王國材還說,他認為兒童交通安全是政府跟大人的責任,如果兒童還小還無法判斷路況,沒提供全環境就是政府責任,且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以身作則也很重要。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ESG怎麼做? 永續香氛禮贈幫你達成

👉上班族的提神秘訣、助消化小物推薦


#交通部統計#國小學生#靖娟基金會#交通事故#兒童安全#調查#問卷#家長接送#地區表現#路上危險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35

0.0799

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