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食安問題備受關注,前陣子天冷,民眾吃鍋也愛加鴨血,但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純鴨血能供應,大部分都混合其他禽血,消基會去年開始進行市場調查,兩次抽驗結果,30件產品有22件並非純鴨血,但卻沒有標示出來,7成都含有雞成分,但因為沒有硬性規定,衛生單位也只能勸導業者要標示清楚。
民眾:「應該是不知道(裡面混血)吧,只知道(吃的)這是鴨血,分不清什麼血啦,從以前就一直是這樣,因為那個血沒那麼多啦,鴨子的血沒那麼多。」
要我分辨真的好難,消基會從去年開始調查市售鴨血,依照食藥署的標準方式,針對鴨雞做基因檢驗,10月跟12月兩次抽查,30件樣品中有22件不是百分百鴨血,7成含有雞成分。主要因為純鴨血產量供不應求,大部分都會混合其他禽血,不過衛生單位稽查時,只會要求業者標明避免誤導,像是標清楚水血禽血等,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寫混了哪種血。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我們也去查了一下,真的查不到市售雞血鴨血還有豬血單價,但是我們可以查到雞肉鴨肉跟豬肉的單價,所以應該是經濟因素,另外可能就是需求大(鴨血不夠)。」
真要分得清,鴨血大致分成三種,百分百純鴨血比較Q彈很嫩而且表面光滑,用筷子戳進去往兩邊拉就像手撕麵包的紋路,很ㄉㄨㄞ也不會散掉,如果是水血也就是混合雞鴨鵝的血,口感偏軟嫩像豆花一夾就碎。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不管是哪種血水或者是加工料的殘留,會不會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兩次的抽查結果還是得等主管機關做判定,不過其中一樣內含芝麻醬卻沒標示過敏源。其他如果認定標示不實,依食安法可處最高400萬罰鍰,但單就兩塊鴨血來比較,真的難辨別誰是混血種,只能靠民眾開口問問誰有純正血統。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