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水獺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在2017年公布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就已經被列入國家極危等級,隨著城市開發,生存空間一再縮小,從過去的台中、花蓮、新竹、高雄,現在只剩下金門還看得到牠們的蹤跡,面臨棲地破壞、路殺、流浪動物襲擊等危機,目前在金門全區估僅存約150隻。
走在比人還高的植被裡,我們順著水獺走出來的道路,一路尋找水獺的蹤跡。
金門野生動物救援保育協會博士袁守立:「歐亞水獺牠是一個滿高調的動物,牠在這邊牠經過了,牠會留下一點我們叫做打卡紀錄,也就是牠的排遺。」
滿地簡體繁體交錯的人工垃圾載浮載沉,環境髒亂不堪,卻是水獺賴以維生的棲地,雖然環保團體不定期出動淨灘,依舊很難追趕海漂垃圾繁衍的速度,萬一水獺踩到尖銳物割傷,或是又將保麗龍誤食都不是好事,而隨著城市開發,生存空間一再縮小,從過去的台中花蓮新竹高雄,現在只剩下金門。
水溝裡藏著紅外線相機,只要動物經過就會觸發,在金門只要水獺可能經過的路線,保育人員就會架設相機做紀錄,以便輔助後續的保育工作,路殺是水獺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巔峰時期一年可能高達4到6起,金門縣政府建設處,依照不同狀況,提供水獺最安全的生活環境,例如動物防護網或是友善階梯,避免牠們冒著危險穿越馬路。
金門野生動物救援保育協會博士袁守立:「牠每天就會下來然後在這邊找東西吃,然後會去海邊玩一玩,牠會從這裡去海邊玩,那是現在有留樓梯可以走,之前你想像一下沒有樓梯的時候,牠這麼陡的坡牠不可能會下去會摔死。」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約用人員洪佩琦:「這是107年就開始設置的對,然後這個是透過車燈反射,就用車燈這樣照射過來,可以反射到水獺的視線上,所以水獺看到牠會有警戒的作用,牠就會停止動作。」
架設之後同個路段未曾發生水獺路殺事件,因此反光警示器,增設距離持續拉長,擴大保護範圍,一開始的水獺保育工作主要是改善路殺,像是以告示牌提醒駕駛,而每一支告示牌架設處,都代表曾有水獺命喪於此。
記者謝丹慈:「我們目前走的這一條雜草叢生的路,就是水獺平常要去覓食,還有牠活動的地方,因此牠在經過這個涵洞的時候,就在這裡留下了足跡,那麼其實在2023年歐亞水獺的,這個保育計畫裡面也可以看到,歐亞水獺最長是可以活到22年的紀錄,但是有1成其實是活不過4歲的,甚至有半數的水獺在第一個冬天就會死亡,而目前在我們所在的金門這裡,也發現了水獺存活是可以超過6年。」
依照6年的壽命估算,雌獺每兩年生育一次,因此一生可能只生育兩次,再加上如果遇到乾旱嚴重,都會影響繁衍速度。
記者謝丹慈:「在我的左手邊是田浦水庫,而在我的右手邊就是前埔溪,以像這樣的環境來說,是水獺最喜歡的棲息地,因為這裡是大面積而且相互連結的水域,以及水位相對穩定,再加上更往上游一點走的話,還有一些覆蓋的植被,而且這裡也比較少人類還有犬貓,會干擾到牠們。」
豐富水源又能夠躲藏,是最完美的棲息地,但水獺和人類的生活環境高度重疊,當居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誰又願意跳出來捍衛水獺。
金門縣潮間帶學會老師莊西進:「因為可能對水獺並不是很了解,就當作一般野生動物在看待,所以對水獺的關注就不會那麼多,由於水獺牠的巢居是在草叢灌叢,這些草叢灌叢,經常會被當作是一些雜草,雜亂的草沒有用,所以往往在一些工程的時候可能,怪手一來三兩下,就把這些雜草灌叢就把它清光了。」
豐富的植被遭到鏟平,這裡是金門的光華園,附近也是歐亞水獺重要的巢區,但為了提升景點效益,縣府在2023年8月委外活化經營,得標廠商整建時,卻未經同意移除樹木,嚴重破壞棲地,雖然縣府要求暫停施工,但恐怕難以補救,保育團體質疑相關單位根本是明知故犯。
后水頭社區水獺巡守隊理事長黃榮國:「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有(水獺),就最近幾年來的話越來越看來,好像因為榮湖這邊已經開發起來了,越來好像就那個水獺越來越少,就這幾年大家的那個保育觀念,也比較有提高了,所以說我們在縣政府提這個計畫以後,在我們社區我們就召集了這個15個人,來那個分組來巡護這些那個水域的那個水獺。」
2021年金門啟動,友善水獺生態服務給付,只要拍攝到水獺影像,每次發放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也激起居民對於水獺的關心度。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約用人員洪佩琦:「因為這邊主要民眾還是想要針對,開發的部分去做處理對,針對保育的部分其實是一個互相排斥的狀態,對那我們只能盡量去做溝通,對啊這塊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部分。」
歐亞水獺的棲地,和人類期盼的生活,根本是大相逕庭,保育和開發誰該多誰又該少,不只考驗智慧,也關乎著我們希望未來的生態走向何處。
◤2024名古屋旅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