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森林資源豐富,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減少大規模森林火災的發生。但隨著氣候變遷、生態環境改變,森林大火的發生率,也出現變化。中興大學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跨國合作的最新研究,在對不同氣候情境下,進行全面分析,結果顯示,台灣森林火災風險呈現增加的趨勢。
2019年,劍南山曾發生火災,經過復育,計畫性造林,恢復一片綠意盎然。
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森林科股長賴羿鳴:「它的植群組成主要是這個芒萁,芒萁所組成,那芒萁它的特性就是它往上長之後,它底下就會就是慢慢枯掉。」
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森林科股長賴羿鳴:「它就是森林火災裡面我們講燃料,它底下乾枯的部分,它就會形成容易燒的一個物質,比較容易有一些火源出現的時候,就會有就是火災的發生。」
劍南山原生的大頭茶,是兼具防火與景觀的樹種,妥善補植,可減少火燒機會。
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森林科股長賴羿鳴:「它含水率比較高比較耐燒,再來就是它的地上部被燒掉之後,它的底下的萌蘗比較容易發生。」
台北因為天氣比較溼,森林火災發生率不高,每年10月過後,中、南部乾旱,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沒有即時撲滅,火勢就會迅速蔓延。
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森林科股長賴羿鳴:「森林火災的防救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就是災前的預防災中的應變,如果真的發生災害怎麼應變,跟災後的復原。」
記者王皓宇:「台灣的森林火災的風險呈現增加的量化趨勢,這跟氣候變遷有很大的關係,像我們拍攝的這一天是2月21日,台北市最高溫逼近30度,就像夏天提前來臨,中興大學和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跨國研究,分析從2021年到2100年,不同暖化程度下的預測,顯示台灣森林火災天氣的嚴重性,未來將明顯增加。」
氣候變遷影響降水及溫度上升,未來火季延長,和植被類型改變,有顯著關聯。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王世宇:「森林大火的產生除了在天氣的狀況下,其實它的林種也有大的關係,竹林或者是針葉林它的燃燒的機率比較大,其實也有一些草地在高山一點,即使它是草地,乾燥起來的話其實它燃燒的擴散率會增加。」
研究中預測的實際影響,在近期幾場林火事件得到證實,如2023年6月,苗栗縣大湖鄉森林火災、2023年4月延燒5天的高雄內門山林火災。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王世宇:「2021年的玉山大火,玉山大火那一次八通關那次是,應該是台灣歷史上最貴的一次,就是那個災損最大的一次大火,那再來就是不久前的夏威夷的大火,茂宜島的大火,夏威夷的大火其實給台灣的警鐘敲得非常響,因為海拔接近氣候也接近,它也是海島它也是潮濕,但是它的大火所造成的損失跟人命的犧牲,其實也是破紀錄。」
根據統計,近五年台灣林火事件,2019年,49件,2020年53件,2021年,93件,2022年,21件,2023年,51件,平均被害面積56.79公頃。
林業署森林管理組技正蔡博雅:「97%以上都是人為引起的,主要成因大概有,最大的大概是農墾燃燒垃圾,最近這一個時期的話,元宵過後就是客家族群的一個掃墓的季節,延續到我們的清明節這段時間,用火的一些不慎,非常很容易就是蔓延到我們周遭的一個森林。」
林業署開發出林火預警評估系統,為未來可能的林火提供風險預測。
林業署森林管理組技正蔡博雅:「以前的林務局,就有建立了一個第一代的類似,林火危險度的預警監測的一個系統,當初大概只有運用到天氣的一個溫度濕度,還有燃料棒的濕度,然後用地面的一些測站來做推估,這一次2.0的部分我們就有加入一些遙測,衛星的一些還有天氣預報的一個資訊,然後也引進了加拿大的一個天氣指數的一個指標。」
氣候變遷助燃下,天災加上人禍,對森林保育造成致命傷,也可能為生態浩劫,埋下種子。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