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有沈默癌王之稱,腫瘤發生初期幾乎無症狀,所以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惡化速度很快,也是目前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現有胰臟癌治療,除了手術外,還有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免疫治療等,但治療成效仍有限;而國衛院和高雄要大學團隊合作研究帶有RNF43基因突變的胰臟癌細胞,首度找出B-RAF為新的RNF43泛素化標靶蛋白,發現併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胰臟癌細胞生長,期望此研究成果能作為未來胰臟癌治療上的參考,對於個人化精準醫療提供更大的助益。
更多新聞:一日之計在於晨!「這時間吃早餐」可避免罹患糖尿病
近年來,利用次世代定序方式已發現多個在胰臟癌高度變異的基因,如:K-RAS、TP53、CDKN2A、SMAD4等。除了這些基因外,腫瘤組織通常存在其他異常基因,但這些突變率較低的基因在胰臟癌的發生及惡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尚待釐清。
臨床統計發現,約有6-10%胰臟癌病患帶有RNF43基因突變,RNF43是調控WNT訊息傳遞路徑的一個穿膜蛋白,具有E3泛素接合酶的功能,可藉由分解WNT受體 Frizzled來促進幹細胞分化及器官發育,但RNF43在胰臟癌發生的角色及其下游的標靶蛋白目前所知甚少。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洪文俊與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陳立宗的合作研究團隊,首度證實B-RAF為一新穎之RNF43泛素化標靶蛋白,發現RNF43基因變異的胰臟癌細胞對於MEK抑制劑特別敏感,發現RNF43可泛素化B-RAF並加速B-RAF蛋白分解,當RNF43突變失去活性時,B-RAF蛋白會增加進而活化下游的MEK及MAPK來造成細胞過度生長及癌化。
在細胞及小鼠模式實驗中證實,共同使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對RNF43變異的胰臟癌細胞有強烈的協同毒殺效果,能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且分析癌症基因體圖譜臨床資料庫數據發現,RNF43變異的胰臟腫瘤組織其B-RAF有顯著增加的現象,印證研究團隊所提出之論點。本研究已於113年1月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
目前臨床上已有合併使用B-RAF抑制劑與MEK抑制劑來治療數種癌症,此次研究發現併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胰臟癌細胞生長。健保署規劃於今年5月將癌症病人次世代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期望此研究成果能作為未來胰臟癌治療上的參考,對於個人化精準醫療提供更大的助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