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落實減碳,其實除了政府與企業,回歸到個人,也是推動綠色轉型,至關重要的一環,由民眾低碳的生活模式,進一步到消費的選擇,就能夠反向促動整個社會與企業的低碳生,不過以長期來看,儘管已經有越來越多交易,已經開始加入個人減碳的意識,但在整體大環境誘因不足前提下,恐怕還有不少難關,得要克服。
記者陳文越:「而進一步仔細看在這家便利商店裡頭,有一些商品會印有像是這個樣子,小腳ㄚ的標示,往前走一點,還有一個負碳商品的專區,裡頭包含了茶類還有泡麵,水等等等的,仔細一看,上面也有小腳ㄚ的標示,而這個就是行政院認證的,碳足跡標籤。」
所謂的碳足跡標籤為2010年環保署所推動,做為消費者選購參考,這腳丫上的數字,代表的是從原料取得、運輸、銷售,到最後包裝的廢棄回收,產品一路產生的溫室氣體有多少,數字愈小代表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就越少,進一步細分標章還有優等生,小腳ㄚ裡換成箭頭往下的標誌,代表這項產品,5年內的碳足跡減量超過3%。
向獨立的國際碳權機構購買碳權把產品製程的碳足跡給抵消掉,讓產品的碳排抵消抵消,直接變成負碳商品,實現低碳消費,甚至以優惠方式,讓低碳行為價值化。
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教授李堅明:「有民眾低碳的生活,或者消費的選擇反向促動,那企業的這個低碳的生產,必須要在整個氣候變遷的這個行動上,要扮演一個核心的角色,那第二個是希望透過民眾的這個力量,能夠加大企業去做低碳轉型,因為企業要賣東西,就是要讓消費者來消費,所以消費者的選擇,會深深的影響到廠商的生產。」
打造「碳權交易」應用雛形,台灣更有美妝品牌,靠著打造完全的零碳產品,儲存未來五年的碳權。
美妝品牌創辦人葛望平:「一個洗髮精如果它做到,原料是天然成分的來源,到包裝是回收的包裝然後你百分之百的綠電製造,那從產品生命週期,全部做到降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的話,那一個400CC的一個洗髮精,相當於就可以節省1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那1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相當於一棵20年大樹,一年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將數據透明化讓減碳更有感,甚至把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會產生的碳排也一併計算,進行抵消,以直接排放間接排放,以及範疇三的邊界範圍,達成全面性的碳中和。
落實綠色永續發展不能只有企業端在努力,著眼消費端,帶動民眾生活綠色轉型,金融業也動起來。
銀行人員:「從我的碳帳戶這功能點進去,客戶就可以很輕鬆的看到說,他到底減了多少碳,那可以換成種了多少棵樹,少開車幾公里。」
聚焦行動銀行APP的應用服務,除了現行服務型數位金融類,系統再加碼納入交易型數位金融類,都可進行減碳克數累積,由企業延伸,擴及個人消費者的行動應用。
金控執行副總經理郭美伶:「客戶來這邊省了這些紙張,可是在數位服務裡面它也會碳排,它也是有機房,它也是有運作這件事情,它也會產生碳,所以我們在行動APP裡面,我們做了碳足跡盤查,所以我們也去取得國際的認證,就是ISO14067,就是我怎麼去盤查,我的數位服務周期,產生了多少碳,那產生了多少碳,這個也就是我們排出來的碳,那我怎麼去把它抵碳,所以我們就是也透過這個,PAS2060這個碳中和的認證裡面,去把我們買的碳權來抵消,我們所產生的碳,所以抵消完了以後,我們的行動APP就是零碳。」
銀行綠色行動不間斷也有銀行直接跟發卡公司合作,透過國際組織的計算,推出碳足跡計算器,掌握自己每一筆交易,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進一步衡量甚至修減。
國際信用卡公司總經理陳懿文:「碳足跡計算器從去年3月份到目前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到現在已經有超過4家銀行的加入,說實話消費本身,它就是一個碳排,就是造成地球的一個負擔,所以像我講的,其實消費者如果有感覺到,我就是沒有辦法改變我的行為,我的消費場景,它產生的碳排就是這麼高,那同步其實我在從另一個方面,我可以透過種樹,我來減少對地球的一個損失。」
當「綠色」成了不可逆的顯學從使用者端出發全方位進攻,只不過在減碳路上,還是有不少難關得要克服。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你去便利商店集點一樣,那有些人他乾脆就不想集點,或是其實就是對他誘因還是不夠強,那既然我們現在已經有在做,這樣的一個碳權,比如說現在是收碳費,那將來可能是碳稅,那是不是有可能從這裡面,撥一部分的一個補助,去補助這樣的一個誘因,讓個人的部分,也可以參與這樣的節能減碳的一個行動,芬蘭有一個小城市,它其實以往是一個工業城市,那後來他們為了去扭轉這樣的形象,他們就推出了一個就是一個APP,在節能減碳的過程裡面,他會獲得一些點數,那來換取一些獎勵,假設你坐公車然後不去開車的話,他也許可以提供免費的電影票等等,那這跟你的日常生活是比較貼近的。」
追求環境永續落實零碳,不光是政府與企業的責任,從碳權角度出發,延伸到生活的小細節,消費行為的選擇,這些你我的日常就能做起。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