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溫室氣體,地球減碳議題正當紅,不過您知道嗎?原本在你我周遭、常見的動植物,就是地球內建的減碳好幫手,像是在淡水河口、彰化芳苑濕地的紅樹林,它的固碳能力就等同於3千座大安森林公園,另外位於東沙群島、面積5481公頃的海草床,減碳力更是等同於2.1萬座大安森林公園,減碳成效相當驚人,不僅如此,愛吃海草、海藻的海龜,也有助於地球儲碳,這其中的原理又是什麼?帶您一起來瞭解。
穿著密不透風的青蛙裝測量採樣的工具,大包小包,這群熱血的研究人員熟門熟路,穿梭在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尋找減碳密碼。
研究員屈腿彎腰、忙著找縫鑽,但腳一踩便容易陷落沼澤地,讓人寸步難行。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找到量測點,這座7年多前打下的基樁深度9公尺、觸及岩盤,不會隨著地形逐年下陷,確保數值準確度。
中興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包尚弘:「我們要把它調整成一個固定的水平面,那這樣子的話再利用搭配玻璃纖維棒下去然後測量那個表土的高度,那第一次測量的話,就是有一個基準值的,基準值的高度,那我們可能接下來是一季,或者半年的時間,再來測第二次。」
土壤表面高程偵測儀彷彿晾衣架,研究人員不厭其煩,一支一支把玻璃纖維棒,靠近地表後鎖緊,接著丈量高度。
研究員:「43.9,43.8(公分)。」
中興大學碩士生賴俊源:「我們知道表面沉積物的累積高度,然後我們要用,去算有機碳的含量,然後再去,就是可以知道它累積多少的有機碳。」
國內紅樹林研究權威,中興大學教授林幸助解釋,由於紅樹林的根莖枝葉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變成枯枝落葉、腐爛沉積後,就能將碳封存地底。
瞄準紅樹林發展藍碳潛力,國家海洋研究院將與學術界聯手,在全台沿海濕地,廣設監測系統,不過林幸助坦言,紅樹林需要積極管理,才能發揮固碳功能,例如每平方公尺,最好以種植三棵水筆仔為限,密度不能太高,另外要避免水質汙染,尋覓合適的地點復育,才能提升減碳成效。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有些汙染的地方,那比如說你如果有汙水輸入的話因為它本來營養就過高,那營養過高,它有機物很多,它會排放,微生物作用就會排放很多的溫室氣體,比如說甲烷或N2O(氧化亞氮),所以它如果排同樣的重量的,甲烷跟氧化亞氮出去,它造成的溫室效應就會比二氧化碳更嚴重,那整個這樣加加減減之後,它就會變成是碳排放。」
鏡頭轉到新北市貢寮馬崗潮間帶,擁有全台最廣的綠藻面積,中秋過後,頭毛菜和紫菜的採集期,緊接著就要登場,有研究指出,能行光合作用的藻類也有助減碳,而海龜的覓食行為,則維繫了海藻及海草健康,間接促進儲碳效果,然而生態系不可或缺的功臣,卻面臨生存危機。
被漁具緊緊纏住四肢或誤食人類丟棄的塑膠垃圾,成了水下冤魂,海洋保育署統計,台灣近三年擱淺的海龜,約在315到359隻不等,搶救工作,刻不容緩。
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專員羅月晴:「那個時候牠的狀況是右手,右前肢緊緊的被這個五公分大小的塑膠繩圈纏繞住,然後導致牠的整個前肢,都已經壞死發白,呈現那個腐爛的狀態。」
北台灣唯一救援機構中華鯨豚協會,平均每天都會接獲一至兩起,鯨豚或海龜擱淺通報,由於出動人力物力,以及醫療照護所費不貲,中華鯨豚協會發起集資計畫,期盼能穩定運營。
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專員羅月晴:「350克剛好,然後就會把它記在那個表單上面。」
擱淺處理專員羅月晴忙著準備午餐,依照獸醫師指示,細心增減食物比例。
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專員羅月晴:「那我們就會把牠每天要吃的藥錠跟膠囊,塞到小卷裡面。」
考量雜食性海龜的營養攝取設計多元化飲食,像是白蝦、透抽、柳葉魚,都讓牠們愛不釋口,在新竹二度擱淺的小新,還有滿身結痂,被取名為傷痕的綠蠵龜,都在救援池裡,一點一滴恢復健康。
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專員羅月晴:「那我們在餵食的時候也可以順便觀察牠的眼睛,外觀狀態是不是健康正常,像我們可以看到牠脖子這邊,有白白的一塊一塊的,那是因為牠身上剛送過來的時候,就是滿滿的傷口,然後那是牠們結痂過後,痂皮掉下來的樣子。」
8座收容池目前住著4位嬌客,除了外觀狀態,海龜的心理健康也必須重視。
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專員羅月晴:「這個的話就是讓海龜,牠們可以去讓牠們磨牠們的背,讓牠們刷背用的玩具,然後我們會,把它設計成讓它可以泡在水裡面,讓牠一邊可以磨肚子,一邊可以磨到背。」
海龜的背甲下方分布神經末稍,一旦附著藻類或藤壺寄生,就會自行尋找礁岩磨蹭,既止癢又紓壓,長期研究海龜生態的專家,從減碳角度,解釋救援工作重要性。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綠蜥龜是一個吃藻類的海龜,可是綠蜥龜,這種吃藻類的海龜,牠有個特性,牠喜歡吃的是嫩芽,對所以牠在吃,所有的海藻的時候會挑比較嫩的先吃,不管是海藻或海草,嫩的被吃了,牠就要長出新的嫩芽,在整個海藻或海草的固碳行為中,就是嫩芽是比老葉來的厲害,所以你,我們如果救愈多的綠蜥龜,就表示牠有更多去攝取藻類的能力,有更多去攝取海藻海草的能力,牠也可以讓更多的海藻跟海草,可以新興成長。」
大自然萬物,生態巧妙平衡,甚至還內建減碳能力,守護多元物種,也等於抑制地球升溫,挽救氣候危機。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