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肌肉痠痛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貼上痠痛藥布,希望一覺醒來直接藥到病除,有些人還會請國術館師傅特製「藥酒貼布」,讓皮膚「起藥蛆」(台語發音khí-io̍h-tshi)排毒。對此,皮膚科醫師葛正詳打臉,以上這些都是錯誤行為,嚴重可能導致皮膚發炎、甚至壞死。
更多新聞:生咬大蒜可殺菌?醫籲「2行為」超NG:口腔發炎恐致癌
葛正詳在臉書專頁「皮膚專科.葛正詳醫師」與個人網頁發文說明,藥布貼太久或持續貼一段時間,容易讓貼藥布的地方越來越癢,甚至出現紅疹,這就是典型的「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
葛正詳解釋,過敏型是指某成分被皮膚免疫系統辨認成有害物質,並記憶下來,當再次接觸時,免疫系統會引發過敏反應,每接觸一次反應越快,使得過敏症狀越嚴重。所以如果是第一次暴露,被免疫系統辨認且發生過敏反應,至少需要幾天的時間,通常是一開始用沒事,幾天後皮膚才開始紅、癢。因此,如果外用品以前用好久都沒過敏,後來才開始出現過敏的情況,就要小心是延遲型的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
另外,民俗療法常宣稱的「起藥蛆」排毒其實就是「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是酸、鹼、其他物理化學因素直接破壞皮膚細胞造成發炎,本質較不屬於過敏,症狀也不太相同。
葛正詳說明,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發生與否跟其濃度、強度有關,所以這次發生,下次只要小心就不一定會發生,例如藥酒貼布的濃度降低,可能就不會出現刺激反應。
葛正詳還提醒,一般所說的貼布或藥膏有「過敏反應」,是過度簡化了說法,應該再進一步區分為「刺激型」與「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不要因為錯誤的觀念而延誤診斷與治療。一旦開始過敏,就不能再使用,否則過敏反應會一次比一次厲害,千萬別不信邪。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