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新手爸媽注意!「這毛病」恐讓娃跛行、長短腳 包巾過緊也NG

記者 許稚佳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9/26 17:49
最後更新時間:2022/09/26 17:49
國內每1千位新生兒有1至2位出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示意圖/TVBS)
國內每1千位新生兒有1至2位出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示意圖/TVBS)

產前和產後的檢查格外重要!國內每1千位新生兒有1至2位出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醫師指出,髖關節發育不良不會有疼痛感,因此不易察覺,但如未治療,日後可能造成跛行、長短腿、提早髖關節退化等問題;若是可以早期診斷,經過適當治療後就不會留下併發症。

更多新聞:布林肯:台晶片產能若受損 全球經濟將有「毀滅性」影響

 

新生兒包巾不宜包裹過緊,使用揹巾時也要注意雙腿呈現「M型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表示,剛出生的新生兒髖關節延展性好,髖臼也較不成熟,大部份的情況下,出生後髖關節可以正常的發育,在基因和環境等多重因素下,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的發育,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女嬰、胎位不正(特別是臀位)、家族中有相關病史及包巾包裹過緊等,且包巾不宜包裹過緊限制寶寶雙腿髖關節外展及屈曲,使用揹巾時也要注意雙腿呈現「M型腿」。

吳佳玲指出,在嬰幼兒階段,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幼兒幾乎不會有疼痛或任何不適,隨著年紀逐漸長大,可能出現長短腿,或是學走路的階段發現不正常的步態,此症狀可透過身體檢查評估髖關節的穩定度、活動度、皮膚皺褶對稱度等,但無法在早期100%診斷,尤其是輕微發育不良者會增加檢查困難度,4至6個月內的嬰幼兒,髖關節超音波是主要診斷工具,4至6個月大以後,由於髖關節骨頭已漸漸骨化,需用X光診斷。
 

更多新聞:明與龐佩奧舉行早餐會 陳其邁:他一定會愛上高雄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幼兒幾乎不會有疼痛或任何不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發現越早,可以用非侵入方式如吊帶或是擺位治療,透過維持適當姿勢,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給出生後還具可塑性的髖關節;出生後6個月內,通常可採穿吊帶方式治療,治療效果好,若是出生6個月後才開始治療,常會需要使用麻醉復位的治療。影響治療長期預後因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嚴重程度、診斷及治療的時間,越早開始介入治療,治療效果越好。

吳佳玲說,目前關於是否全面進行髖關節超音波篩檢和適合的篩檢時機,還沒有一致的共識,也沒有健保給付,超音波篩檢具有沒有輻射線暴露,且比徒手身體檢查敏感度更高的特性,建議高風險的族群,可以考慮自費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篩檢,早期診斷並即早介入治療。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新生兒#嬰兒#家長#健康#髖關節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920

0.1205

0.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