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地震和餘震,會是群震現象嗎?氣象局認為,這幾天規模5以上的地震,數量不算太多,還不到群震標準。
全台震不停,接連兩天,分別發生規模6.4和6.8地震,不少民眾擔心,未來是否還會有更大規模地震發生。
台師大地科系主任陳卉瑄:「只要有大的地震發生,其實整個區域其實都有可能會被觸發,餘震持續的時間多久,我跟著的餘震它的規模多大,那其實完全決定於主震的規模大小。」
台大地質系教授吳逸民:「典型的主餘震序列,主震跟餘震(規模)大概會差個1.2左右,7的地震你餘震,最大的餘震可能在5.8或6左右,可是像這個是6.4的這個地震發生之後,觸發了這個6.8這個才差0.4,這種比較不像是典型的主餘震序列。」
短時間如此頻繁的地震,卻也讓人憂心,會不會發生群震。
台師大地科系主任陳卉瑄:「一群在時間空間上高度集中的地震群叫群震,但事實上群震精確的定義是它不遵循主餘震序列的行為。」
台大地質系教授吳逸民:「這一次的地震你要講群震或者主餘震序列我想都可以,就是說在空間上面它很接近,可是兩個破裂的位置,斷層破裂位置是有分開的。」
群震的定義並不清晰,因為沒有明確量化標準,尤其群震發生的時間,可能從幾天、幾週、甚至持續到幾個月長,必須長時間觀測。這回地震密集發生,外界認為,有人解讀是群震現象,但氣象局表示,規模5以上地震約3起,數量不算太多,還不到群震標準。
記者王皓宇:「群震是規模差不多大,數量很多,密集發生在同一區域的地震,這一系列地震無法明確判斷出主震的地震型態,而群震的發生有沒有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是學界相當關心的議題。」
中研院地科所研究技師梁文宗:「這兩個之間的主從關係目前還是沒有一個定論,氣象局曾經在宜蘭跟花蓮附近發現有一群群震很有趣,只要那個群震發生完之後,大概一個月內左右,就會在花蓮附近的近海,就產生一個規模超過5的地震。」
花東群震多,上回較明顯的是,1951年花東群震,整個縱谷發生多次規模7以上地震,其實群震規模一般不會太大,但容易造成民眾恐慌,像是今年初,新竹縣峨眉鄉在短短9小時內,發生連10震,規模介於2.4到3.7的群震,就讓氣象局特別關注。
台大地質系教授吳逸民:「新竹地區過去發生的地震次數比較小,特別的注意就是因為它太靠近那個科學園區,對我們的經濟影響就是會比較顯著。」
由於新竹科學園區就在地震帶上,竹科企業不敢大意,竹苗地區有新竹斷層、湖口斷層及新城斷層等三大斷層穿越,就算只是小規模的群震,也不能掉以輕心。
地質學家目前還無法證實,群震發生和大地震之間的關聯性,只能透過更精確的數據和經驗分析,探究地球奧秘。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