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疫情期間別閒下來 研究:放棄休閒活動「憂鬱風險增」

記者 許稚佳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8/16 12:21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16 12:22
研究顯示,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憂鬱症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研究顯示,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憂鬱症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疫情肆虐2年多,目前還看不見盡頭,但這種時刻千萬不能閒下來!根據2022年1月發佈的《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更多新聞:百貨超市改裝!首日業績衝513萬元 「限1天」和牛買1送1

 

疫情期間,不少人愛上露營、登山等戶外活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該研究由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學者於2021年2月進行,針對503名、平均年齡46.6歲者,以問卷方式評估並要求列出最喜歡的休閒活動及此項活動的頻率,詢問疫情後活動參與度的變化及目前參與狀況與理想的活動量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以在家為主的非網路活動最受歡迎,其次為以螢幕為主的數位/網路活動、體能或戶外活動。此外,閱讀、電腦或電玩遊戲等家庭活動普遍增加,大多數體能和戶外活動則呈現減少的情況,而在心理健康上,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呈現重度憂鬱症狀,與疫情前進行比較發現,參與度的變化及與理想參與度間的差距,都與心理健康有顯著相關,如增加或保持該活動的參與度,其憂鬱症狀則不會惡化。
 

更多新聞:忠孝捷運連通道開了!封閉期SOGO少三成來客數 業績照成長5%

如大量減少休閒活動,恐讓心理健康亮紅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在疫情期間民眾休閒活動選擇大多轉向閱讀或戶外活動為主,國內特別是登山、露營的比例大幅提升,但整體而言身體活動量仍下降不少,這樣恐會影響自身情緒。

運動時會產生腦內啡、多巴胺等物質,讓心情產生愉悅的感覺,且運動需要專注,能暫時拋開負向情緒;也因改變生活型態而減少負向思考的時間,建議可安排有目的的休閒活動,不單只是獲得滿足,也可強化自我概念的發展,透過多次經驗值的累積能產生自我肯定;另外,許多人也喜好以螢幕為主的數位、網路活動作為休閒活動,建議要學習控制使用的時間,避免時間過長而造成心理上的影響。

運動時會產生腦內啡、多巴胺等物質,讓心情產生愉悅的感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指出,多項研究指出,從事休閒活動能緩解壓力、降低憂鬱和焦慮、提升幸福感;當面臨重大壓力事件,如考試、工作挫折、情感或發生災難、意外或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會影響參與休閒活動的動機、減少紓壓管道。

戴怡君建議,若因故喪失或中斷了休閒活動,要重拾參與動機,可從兩個方面著,第一就是找伴一起,第二則是縮小或換個目標方式,重新建立維持休閒活動的習慣。
 
加《地球黃金線》好友!車圈話題不漏接、車款剖析最全面讓你秒變懂車達人!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新冠肺炎#疫情#憂鬱#焦慮#運動#休閒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26

0.0826

0.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