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氣候暖化危機 農作物營養成分恐減低、引發糧食安全

記者 劉俐均 / 攝影 余信翰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7/04 23:16
最後更新時間:2022/07/04 23:16

我們氣候暖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其中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升高,恐怕也會造成農作物的產量減低以及營養成分減少的情況,根據國際期刊研究,因為氣候的變化,降低了農作物本身蛋白質或是鈣質的營養成分,目前專家學者也都在尋找新的育種,可以抗旱、耐熱,來避免引發糧食安全。

圖/TVBS

 
中研院農科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施明哲:「這個是菸草是我們拿來做實驗的材料,來測試就是說,一些基因到底它的作用是不是我們想像的。」

溫室箱裡種植菸草還有番茄,控制溫度讓作物可以加快生長期,最重要是要讓作物面對氣候的變遷,做調適。

中研院農科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施明哲:「我們跟台灣大學的團隊合作,我們希望能夠育出番茄,在日間的溫度35度晚上30度,它還能夠開花結果,不用說一定要趕在春天的時候種完。」

 
記者劉俐均:「受到環境氣候變遷的影響,也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像是水稻它因為二氧化碳的濃度,是不斷的升高,也會影響到它進行光作用,不僅會影響水稻的生產產量之外呢,它的營養成分也因此會受到影響。」

以作物來說,養分都來自於土壤,而土壤若因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氣候暖化,而有所改變,影響植物吸收水分減少,營養成分恐怕也會跟著降低。

圖/TVBS

中研院植物環境逆境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常怡雍:「營養成分可能也會受到一些影響。比如說高溫的話,那會或者是二氧化碳提高的話。它會對那個穀物的一些蛋白質的含量,會造成一些減低的一個作用。這個也是有一些研究報導的,說你的平均氣溫提高,比如說從1.5度或提高兩度的話,有很多的預測是像一些穀物的那個,收成是會受到影響。」

中研院農科研究所將水稻放置在二氧化碳410PPM濃度中,比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還要低,來進行作物分析,研究是否影響生長時間以及作物營養,找出解方,因為極端氣候只會越來越嚴重,得積極尋找作物調適策略。

中研院農科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施明哲:「根據當地氣候變遷的方式,那你希望能夠育出一個能夠適應,當地氣候的那個品系過來,那問題是這個傳統的育種,常常要超過10年以上。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第一個你要收有很好的種糧庫,那另外一個我們就是要用現代的方法,用大數據導向的育種能夠精準的育種。」

根據「科學進展」期刊研究,將18種米暴露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中,它的蛋白質、鐵、鋅、還有部分維他命B濃度也會降低,甚至在過往的學術期刊也曾點出,美國農業部記錄農作物營養成分變化,蘆筍、草莓等等蛋白質、鈣、磷減低之外,維他命B12也下降,其中最明顯的花椰菜和芥菜鈣質也都減低,從作物產量到營養,影響到的將會是全面性的糧食安全。

圖/TVBS

 
農業試驗所作物組組長王毓華:「應該要加強我們對於這個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第二個呢,就是如何來強化這個韌性,所謂的韌性就是說,它的恢復能力會比較好。它在這個異常的環境之下,或極端氣候的環境之下。它雖然會受損,可是它能夠有恢復力,然後第三個的話就是,我們要藉此來降低它的脆弱度。」

除了智慧農業、調適措施得加快腳步,跟氣候暖化賽跑,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減碳,減緩氣候變遷速度,畢竟農作物一旦受損,最終受害還是你我生存安全。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暖化#減碳#農作物#糧食安全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0

0.0759

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