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一家農場外銷金針菇到美國,被驗出李斯特菌!雖然業者認為可能因為疫情,船運時間變成兩個月,導致驗出李斯特菌,但有專家強調,船期變久,的確可能導致李斯特菌增生,但也要追查清楚,是否農場內存在汙染源。
金針菇場自動化生產,真空包裝,這是雲林尚旺農場,也是3月18日被美國FDA公告有一批外銷加州的金針菇驗出了李斯特菌,農場主人大感震驚。
尚旺農場總經理王璿斌:「在美方那邊已經銷毀,所以台灣市面上不會有這些東西產品流入。」
因為不只育成過程全整管控,出口前也做了SGS李斯特菌的檢驗是陰性,但怎麼一批外銷的金針菇會被驗出染上李斯特菌?
業者認為可能與船運時程有關,驗出染菌的這一批金針菇,1月11日出口,原本估一個月內會到港,卻因為疫情塞港,到3月中旬才到美國,從出口日期到抽驗日,長達60天,也過了保存期限。
但有專家認為,汙染源也可能與農場的水源或操作人員接觸有關。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昌衛:「船期變久,這個是讓李斯特菌增生的可能原因之一,當然這個會有這個增生,可能是因為場內有一些汙染源的來源,我們在做驗證微生物,不是說一支就會被驗出來,它一定要有一個量,也就是說沒有被驗出來,不代表這個微生物都沒有。」
專家強調國內沒有生食金針菇習慣,因此一般不會特別做李斯特菌的檢驗,但環境中的確有可能受李斯特菌汙染,料理時可以透過清洗,洗掉上頭的細菌。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昌衛:「只要把菇菌做有效的清洗,事實上,這會讓微生物降低非常多,那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要加熱處理。」
尚旺農場公開說明,強調台灣流通的金針菇都是新鮮現採,而且煮沸後食用,健康安全無虞,業者自己強調,不管是船運時間或製作流程瑕疵都是不該說出的藉口,會再想辦法避開風險。
尚旺農場總經理王璿斌:「正在跟出口商那邊研究,增加一些氮氣或是一些微量的氧氣進去,抑制它(李斯特菌)生長。」
現階段政府協助第三方單位進場,要針對水源、環境或菌菇狀態再次檢測,從源頭查到底外銷的金針菇為什麼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