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灣前線的戰地金門,冬天都有東北季風強力吹拂,風吹沙現象日益嚴重,長期以來導致水庫淤積,風沙往內陸飄,歷年來甚至造成部分聚落的滅村危機。另外,四面環海的金門也出現海岸線侵蝕倒退,但想透過海岸造林、防風定沙,困難度相當高,因此金門縣林務所近年與民間慈心基金會聯手,運用一項祕密武器「水寶盆」,終於造林成功,未來這項技術還可望推廣到澎湖、甚至遙遠的蒙古,為永續環境種下一線生機。
被當地人暱稱為畚箕灣的天然海岸,波光粼粼、風景絕美,但冬季凜冽的海風卻來者不善。
金門縣林務所所長鐘立偉:「平常我們都會用這個竹材當支架,然後把它往下埋深一點,讓它能夠有足夠的支撐力,然後再把這個攔沙網,一層把它堆疊起來,那現在剩下這麼一點點,不是說我們弄這麼短,是下面全部都被海沙遮蓋住了。」
金門縣林務所所長鐘立偉:「我們現在後面這個就是,東北季風吹出來的沙丘,然後當東北季風再大一點的時候,那個海沙就會越過這個沙丘,往這邊的道路還有湖庫走,所以這邊到特定的季節,尤其東北季風過後,這邊路就開始很難走。」
幅員狹小、終年少雨,金門早期濫墾濫伐,是黃沙滾滾的貧脊之地,加上排雷時期,大片清除地表植被,少了天然屏障,導致海岸細沙更容易長驅直入,在金門長大的陳西村,就聽說過不少當地耆老口述歷史。
金門大學兼任講師陳西村:「這個村莊在金門,它是少數受到風沙危害很嚴重的一個地方,因為風吹沙的關係,所以這邊有很多的房子,根據居民的一個講法,都被沙子掩蓋出來了。」
早年被稱為西洪的村落,只剩一棟閩式建築,孤零零站在風景區裡,陳西村帶著鏡頭往深處走,尋找風積沙。
金門大學兼任講師陳西村:「主要是這些沙子不是人工(搬運)的,它是受到這個東北季風的影響,然後往這邊吹過來的,所以這個地方如果按照正常來講,它就是一個風成沙丘啊。」
村落舊址距離海岸少說3公里,這裡卻出現數公尺高的沙丘,當時居民迫遷、等同滅村,大自然威力令人心驚。
再往北邊走,金沙鎮斗門社區同樣難逃侵襲。
金門縣金沙鎮斗門社區總幹事范姜輝:「風來之後會影響到生活,會影響到種植,我們種的菜啊種的作物啊,然後生活(衝擊)都會很大。」
先人種植榕樹、黃連木都有助防風定沙,然而2016年莫蘭蒂颱風,防風林幾乎全毀,嚴重影響居民生計。
金門縣金沙鎮斗門社區總幹事范姜輝:「從海上吹來是鹹的沙,但是本身的陸沙跟河沙就被吹走,所以都不是一件好現象,風很大不是只有沙搬走而已,它植物一直吹它根部會搖,它一直晃的話它就會,吸水層的根就沒有辦法著地,然後生根的部分沒辦法扎根,都是問題。」
空曠無樹不利農作,因此斗門社區居民,2021年與林務所合作造林,種植黃槿、桃花心木、樟樹等等,由於存活率極高,平地森林或許能重現,把豐富生態找回來。
金門東半部飽受風沙之苦,北方海岸線則面臨國土流失危機,我們攀繩而下,來到古寧頭戰役歷史現場。
金門縣政府工務處科長陳全和:「一個雨水一個海水這些都有(影響),這些都交互作用,另外還有它這個地質,這個地質裡面含有一點黏土質的,那黏土它遇到水就會變軟。」
沿岸蜂窩狀貓公石都是崩落的岩塊,數十年來,北山紅土斷崖歷經海平面上升、颱風暴潮衝擊,倒退狀況日益嚴重,從高空俯瞰,北山斷崖的斷面,距離高粱小麥田僅僅數百公尺,對農民造成威脅。
TVBS記者戴元利:「位於金門縣北端的北山紅土斷崖,歷經多次崩塌,導致海岸線逐漸倒退,當地的居民擔心如果這個現象再不改善,重要的戰地古蹟心戰喊話牆,恐怕將面臨地基掏空的危險。」
鄧麗君輕柔嗓音,在抗戰史上從未抹滅,然而當年地形地貌卻無法永遠定格,政府為瞭解海岸線退縮情形,啟動科學觀測,在尊重生態工法前提下,將擬定短中長期防護策略。
金門縣政府工務處科長陳全和:「儘量以近自然的工法來處理,因為這也不希望說對於這個海岸,對於這整個景觀,環境景觀造成很大的衝擊,造成海岸線的水泥森林。」
海岸線被侵蝕的不只金門本島,我們繼續深入前線中的前線。
TVBS記者戴元利:「我們現在搭船要前往的是,位於金門本島西南方的小金門烈嶼鄉,烈嶼鄉島嶼眾多,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僅僅0.5公里,由於地理關係緊密,對岸為了填海造陸,長期越界抽沙,也讓小金門的海岸線岌岌可危。」
海巡隊員奮勇登板,強硬驅離盜砂船,由於對岸廈門近年填海造陸、興建國際機場,導致跨域盜採猖獗,就怕金門沙灘嚴重流失,縣府多管齊下。
金門縣長楊鎮浯:「金門這一個小島小的島嶼,它的環境承載力很低,所以不管是種樹植樹,或者是這些相關的永續工程,乃至於海岸線的這些保育,都是我們很重要的一環。」
幼兒園小朋友與中小學生親手種下樹苗,還有阿兵哥全員出動,重現軍民一家親,林務所與民間慈心基金會聯手,在小金門海岸打造1.3公頃防風林,而抵擋烈日強風和缺水的秘密武器是它。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把水灌滿嘛然後這個導水繩呢,在這一頭呢它就是會導水,到這個植物的根部。」
慈心基金會近年在金門10幾處地點,種樹2萬1704株、面積12.66公頃,今年目標20公頃、植樹3萬4千棵,期盼國土永續、減緩環境衝擊。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它能夠帶來的樹木的存活率不但超過8成,而且它比一般沒有水寶盆在海邊造林,它的成長速度快2到4倍,那因此在這個海岸線快速侵蝕的,這樣子的時間點,然後雨水又不夠的狀態之下,我們可以讓海岸造林呢,竟然是用一個比較提升的速度的方式,然後儘快成林,然後守護我們這個不斷被侵蝕的海岸線。」
氣候劇烈變遷,永續工程迫在眉睫,金門投入海岸造林,以另一種形式捍衛疆土。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