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受到通膨影響,物價不斷上漲,美國2021年12月物價指數比前一年同期上漲7%,這麼高的通膨壓力,也恐怕波及到台灣,專家分析,台灣主要受到輸入性通膨影響,像是石油、原物料等等,也開始產生民生消費價格波動,政府應該要提出有效的政策,避免通膨持續擴大。
豆漿店老闆蔡文騰:「目前小籠包裡面的豬肉,是漲幅最為誇張將近三成,那我們不可能去減裡面的豬肉量,來讓消費者去做吸收。」
老闆無奈,豬肉價格漲了不少,店內餐點幾乎都有肉類,對小本經營的店家來說真的不堪負荷,無法說漲價就漲價,怕嚇走消費者,只能自行吸收成本。
記者劉俐均:「小姐你的早餐好了喔,現在的物價漲得非常兇,因為像我今天早餐點了一杯豆漿,加一個小籠包,它的成本已經是過往的三倍之多。而現在通膨壓力已經從美國延燒到台灣。」
物價飆升,已經延伸進到民眾生活消費,小至一餐便當、一杯咖啡,都難逃通膨壓力。而通膨更嚴的美國,2021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2020年同期上漲了7%,創下40年來的新高紀錄,就算扣除能源、食品核心項目後,仍然比前年同期高5.5%,這麼高的通膨壓力,原因出在哪?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美國為什麼會漲這麼多,跟它原物料加上工人他的防疫比較不好,造成一些缺櫃、塞港等等等,加上美國本身的一些租金也大幅上漲,因為房價上漲租金大幅上漲,所以美國其實看起來有一點點失控的味道,所以為什麼央行要很快地去升息,就是這個道理,其實美國跟台灣其實不太一樣,台灣這波的物價上漲,其實比較多是來自哪裡,是來自油價跟一些原物料的漲幅,比較多一點,就是輸入性的通膨比較多一點,但是最近有很多食物,還有一些交通一些通訊費用,稍微高起來,是政府值得警惕的一件事。」
這一波通膨比較大的比重是來自國外,就是所謂的輸入型通膨,像是台灣仰賴進口能源影響最大,但台幣匯率強勢,壓制住這一波通膨漲勢,讓台灣能維持較低的通膨數字,但美國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爆發大量失業潮,公司也減少投資,還有店家延緩進貨等等影響,又在疫後復甦出現報復性消費,需求過大,供不應求,加上全球的原物料上漲,通膨大勢已定。
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通膨的壓力確實存在,通膨的趨勢是大或是小而已,也確實會發生,所以現在政府就應該發揮出,數位經濟時代可以掌握的很細膩的。從這一個從結構從這個流程,加以管理,囤積居奇絕對要做出成績。誰在囤積居奇,我相信台灣那麼多進口商,台灣的供應商批發商,不會囤積居奇我不相信,但是呢惡性的一定要處理,這個不要讓他(民眾)產生預期心理。」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