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990年以前,台灣的垃圾,通常都是以「掩埋方式」處理,但隨著時日變遷,目前全國營運中的掩埋場還有100多座,已經封閉停用的掩埋場則多達281座,但其中有70多座是位在河岸或海濱,雖然說已經掩埋,蓋起來了,但因為季風、海岸侵蝕、河水淘刷,導致垃圾外露,進而造成環境汙染,甚至成為川廢或者海廢的來源,造成二次汙染。
潮境公園下,有高達240噸的垃圾,早在20多年前就進入掩埋場,但隨著東北季風跟海浪沖刷,再次出現在民眾肉眼可見的範圍。民眾步道區,也能看到塑膠袋等垃圾的覆蓋痕跡。
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我們認為說,它做環保復育公園,最主要其實就讓更多人知道說,過往我們製造的垃圾,它並不會消失掉,它就是在這個地方。海堤的部分,仍然會有部分的這個垃圾,所謂的裸露的問題,那這個部分,事實上我們也有在跟市政府來講,跟環保署來講,把它再加固...加裝,或者是說做更完整的一個網子,讓這些垃圾不會再來裸露。大概從這兩個方向,來做這方面的處理。」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議題中心組長陳姿蓉:「那我們所擔憂就是,垃圾露天的堆置,其實它容易散逸到環境中,那進入到環境中,有進一步入海的可能。目前常見的可能就是,我們所知的廢棄物。海洋廢棄物的問題。那如果它有隨著比較大的海流到外海之後,可能就變成國際間廢棄物的問題。然後或者是說,近海的生態可能受到一些影響。」
透過空拍,可以看到全台六成掩埋場是「露天堆置」,沒有任何防護。南投草屯的掩埋場垃圾,甚至堆到好幾層樓高。彰化福興掩埋場也很嚴重,2020年12月海堤直接崩塌破損,任由海堤內垃圾、塑膠袋,帆布袋,隨風飄逸。
環保署督察總隊科長劉俊廸:「針對這些濱海掩埋場加強改善,那預計會再有,一點八億元的經費來做挹注,那包含優化掩埋場的污染防治設施、邊坡的結構物跟監控消防設備的改善等等。那有關濱海掩埋場容易因為季風的問題,造成垃圾飛散問題,我們也特別的增設,要求這個各廠可以偵測防風圍籬護網,或者是將垃圾打包後暫存,來解決這個垃圾飛散的問題。」
環保署表示濱海掩埋場因地理位置,難以避免受天災導致毀損,2020年起,已經開始提撥4500萬經費維護掩埋場,例如加高護網、垃圾打包、改善垃圾隨風飄散問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議題中心組長陳姿蓉:「濱海的廠址要再加強它的監控的頻率,那如果是有發現隱憂,就是有疑似破堤的狀況,可以加強補強或是發現當下,它已經有破堤可能就是加強防堵,那此外,就是對於垃圾堆置的問題,其實就是呼籲中央應該協同地方,做區域的整個廢棄物的處理,應該是看我們的垃圾的分類狀況,各樣的材質,應該尋求它們最適當的處理方式去進行。」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