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東部外海6.0地震「全台有感」,台北震度更達到四級,台北因為是軟弱土層,地震波進入盆地時更易聚焦,產生共振跟延長震動時間,也因此台北民眾總是更「有感」,而且每十層樓搖晃程度就會增加一倍!不過專家指出,其實17層樓以上建築都有結構外審,需要擔心的反而是17層樓以下建築!尤其是30年以上老宅,國家地震中心研究顯示,一旦發生規模6.3以上的地震,恐怕至少有4000棟房屋,有倒塌危機。
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也就是說最高的話,頂層最高的話就,就是一樓的那個三倍,特別是17層以上,都要經過結構物結構外審。那所以好像沒有聽說過,在地震中超高層建築,有因為地震被震垮了。好像沒有,過去沒有這樣的例子,但是就是說不到50公尺的那個,像16層樓那些倒的滿多的。」
台北因為是軟弱土層,不僅震波放大,也讓地震波進入盆地時更易聚焦,進而產生共振及延長震動的持續時間,也因此台北民眾總是更「有感」,尤其高樓層民眾,但因為16、17樓以上高樓層已有結構外審,專家並不擔心,反而是17層樓以下,沒有外審的,專家提醒需特別留意,尤其台北還有個山腳斷層。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記得他們最後一次最近一次,最近一次的活動時間大概一千,一兩千年前,當然我們知道它是活動斷層,那以前曾經一定有活動過,對不對,那所以未來一定會活動。只是我們不知道時間點,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的老舊建築,各方面的東西,你要趕快去進行改建。」
台北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超過64萬戶,國家地震中心研究顯示,一旦發生規模6.3以上的地震,恐怕至少有4000棟房屋,有倒塌危機,因為老宅比高樓層更不耐強震。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那這一棟,事實上是矮房子,矮房子它在六樓,但他的最大的加速度,還比23層樓還高。」
不同建物、不同樓層,震度接收全然不同。
記者王暐婷:「地震來臨時,到底對這棟建築有多大的影響,很多大公司,或者高樓層,已經有自己的地震儀了,但住家來講怎麼辦呢?所以中研院就研發出了,這一塊白色很小型的地震儀,它可以檢測這一層樓在地震當下的震度,以及影響時間。」
利用地震儀,將各大樓搖晃程度做一個回歸,也對可能的搖晃程度作出評估。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技師梁文宗:「對一般民眾來講的話,他可以了解到說,這個結構物它的弱點,可能在哪些地方,應該做怎麼樣的補強。所以,在減災的這部分的話,其實民眾也可以有一點像是,自己幫自己幫一個大忙的這種情況。」
無論是高樓建築又或老宅,有了歷次的統計資料,就能藉此評估,該如何補強建築耐震。地震難以預測,必須做好最完善準備。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