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T選讀/校方驚爆勾結賭場、仲介性交易 《借刀殺人中學》曝澳門暗黑面

作者 翟翱
發佈時間:2021/12/29 16:32
最後更新時間:2021/12/29 16:32
楊鐵銘小學二年級舉家搬到澳門,初到澳門因為不會廣東話而被欺負。(圖/楊鐵銘提供)
楊鐵銘小學二年級舉家搬到澳門,初到澳門因為不會廣東話而被欺負。(圖/楊鐵銘提供)

《借刀殺人中學》是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評審獎作品,該作評語是衝突設計清楚,人物與結構完整,草蛇灰線最後成燎原之火,彷彿已可看到影視化後的模樣。小說以澳門為背景,敘述一椿錯綜複雜的校園奇案,有人被出賣,有人付出生命,有人自以為行使了正義,同時伴隨毀滅。
 
作者楊鐵銘來自澳門,現就讀台藝大電影系。《借刀殺人中學》從校園奇案映照澳門社會的頹敗,他卻表示這不是一本鄉愁之作,甚至不認為小說是在批判。因為創作於他是遊戲,現實中,他則是永遠的局外人。

 
 
楊鐵銘正延畢中,說話有種在同齡間甚至比他大的人身上都少見的氛圍——明亮的虛無感。「生活很大程度是沒意義的,我希望人們在這沒意義的宇宙開心。」在虛無中製造樂趣,楊鐵銘說這是他喜歡說故事的原因。
 
虛無很常見也很容易,但明亮的虛無相信世界沒有意義同時相信自己,則不然。談到這次獲獎的小說《借刀殺人中學》,楊鐵銘直接說是失敗之作,並認真為我分析哪裡失敗。
 
《借刀殺人中學》書封。(圖/《鏡文學》提供)

 
《借刀殺人中學》書封。(圖/《鏡文學》提供)

一部明亮的虛無小說
 
正當我心底冒出陣陣冷汗——畢竟這篇採訪的出發點是他的作品,也開始想:一個直言自己失敗的創作者是如何煉成的?如果自認失敗,楊鐵銘又抱著怎樣的心在創作——此心與初心,是否有所不同?以及,那份明亮的虛無感究竟從何而來?
 
而《借刀殺人中學》正是那份明亮的虛無的文字體現。小說以澳門一所中學為背景,敘述男主角「張儒行」——一個只想躺平的年輕人——高中畢業後打算找份澳門鐵飯碗——到賭場當荷官,然而母親因為張儒行父親生前嗜賭成性而反對。
 
此時,校園中來了神祕的轉學生「楊思淮」,三番兩次接近張儒行。此後,兩人相繼捲入各式事件,包括離奇的死亡。讀者能隱約感知楊斯淮是幕後黑手,卻無從揣想這樣大費周章是為何,因為《借刀殺人中學》是關於自我毀滅也是自我完成的小說。一如楊鐵銘散發的明亮的虛無感,相悖卻在小說裡順理成章。
 
《借刀殺人中學》還有個縈繞不去的幽靈——澳門自身,更準確的說,是與賭場難分難捨的澳門。「澳門什麼時候變成這樣?」——楊鐵銘讓他筆下的人物丟出這問句。他筆下的校園光怪陸離,失常倫理,儼然成為澳門的參照。當張儒行望著富麗堂皇的威尼斯人賭場,對楊思淮說道:「有威尼斯替我們頂著呢,怕什麼?」楊思淮只是笑回:「那它被壓垮了之後呢?」便帶出了賭場與澳門的關係。
 
人們仰望它,害怕它倒下,又被它的陰影籠罩。
 
一塊只想躺平的土地  
 
 
在澳門,荷官是當地人的鐵飯碗與職涯的底線,因為入職門檻低,同時受政府保護,不允許外籍勞力輸入。因此,像小說主角張儒行這般對未來無遠大志向或成績不理想的年輕人,很可能投入畢業即投入荷官工作,「澳門政府2009年修法將賭場員工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正是為了避免這現象。」楊鐵銘補充。
 
澳門人如何看待賭場?「很矛盾。澳門人會抱怨旅客太多影響生活,但談到錢、醫療保險,就會沉默,一方面很多人的家屬都在賭場工作,可以享受各種優惠。這很現實。」
 
澳門人為此掙扎嗎?楊鐵銘的回答出乎我意料且直白——「其實他們的兩難沒有拉扯,只停留在抱怨。香港人都叫澳門人『澳豬』,因為被中國養得很滋潤,即使不滿也只是口頭講兩句而已。」
 
「例如我家附近最近蓋的(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政府把斑馬線都塗掉,花了三、四億,很多人質疑,但還是完工了。在澳門,政府到處修路,一年四季都在修,因為要給很多人餬口。大家有錢拿,就不會抱怨。」
 
「我爸常說澳門是風水寶地,沒有地震,颱風也沒台灣多。澳門人的理想就是安居樂業。」因此,主角張儒行某方面而言像澳門人的縮影,同時,張儒行愛看武俠小說,認同王道俠義,卻是行動的侏儒。與之相反的,是楊思淮。他沒有理想,卻是推動整部小說的核心。虛無的動力,動力的虛無,在《借刀殺人中學》裡反覆出現。
 
 
楊鐵銘讓小說人物問「澳門什麼時候變成這樣?」諷刺的是,真正的澳門人或許不會有這個疑問。因為博弈產業比楊鐵銘更早抵達這塊土地。
 
這關乎楊鐵銘的出身與遷徙。
 
楊鐵銘21歲於澳門地標澳門塔。(圖/楊鐵銘提供)

一個說故事的局外人
 
楊鐵銘以澳門僑生身分在台求學,其實他在上海出生,小學二年級才舉家搬到澳門。剛到澳門時,楊鐵銘因為不會廣東話在學校被霸凌,「妙的是,我學會廣東話之後,反而跟那些霸凌我的人成為朋友,這讓我發現,我跟那些人並沒有很大的不同。」大學到台灣,有哪裡不習慣嗎?楊鐵銘答,「文化差距沒想像中大,很多是為了隔閡而隔閡。」「當然,認同還是有分歧。」隨後他補上這句。
 
楊鐵銘說他「在澳門想念小籠包,在台灣想念早茶」,身處此地,心總在他處;稱自己是「東南西北人」,而不是特定哪裡人,「在任何身分底下都會有偏見,有偏見就會批判,就會有狹隘。我希望自己只是說故事的人。在這麼多地方住過,你會接受這矛盾,而不是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 」
 
這樣的身分對創作是增益還是減損?「我認為是雙面刃。風險是,當你沒有依託,讀者也會覺得你寫的跟他無關。局外人身分讓我自我懷疑,怕寫了會被質疑,也會自省,不會堅持某個絕對價值。」
 
局外人身分在看待澳門時會不會覺得終隔一層?楊鐵銘的回答是,「我很難分清他們是真的看清了,選擇放棄抵抗,還是真的不知道問題。是昧著良心,還是相信政府灌輸給他們的價值。」
 
楊鐵銘知道自己待過的土地問題所在,但他不認為自己的小說是在批判,「我只是寫故事,不是寫論文,所以我不能成為『作家』,只能以說故事的人的角度看自己的作品。雖然以我的角度來看,這故事不成熟,但我很喜歡它。小說家沒有練習這件事,一出手就是成果。有不成熟作品是正常的,因為它是過程,要自己賦予它意義。」
 
不過二十多歲,就能坦然面對創作的不成熟與失敗。或許跟楊鐵銘很早立定創作夢,又經歷此次轉彎有關。中學時,他看漫畫《爆漫王。》深受吸引,效仿漫畫情節跟同學搭擋;他想故事,同學作畫,可是同學畫了幾次就懶得畫,他只好自己改寫小說。大學本來想到日本學漫畫,自學日文,卻因為遇到311地震而作罷,最後才到台灣讀電影系。
 
從漫畫轉小說再轉電影劇本,楊鐵銘說自己變現實了,「我發現我真正想做的就是說故事本身,媒介不重要。」他的畢業製作〈怕鬼師〉劇本——講述怕鬼少年成除鬼專家——便源自他最初的漫畫故事。
 
「我有一個中學開始想的科幻故事,那個故事越來越大,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完成。」楊鐵銘說。虛無少年此刻明亮了起來。
 
最後我問楊鐵銘,如果不衝撞的話,說故事是為了什麼?「很單純,就是有趣。如同《爆漫王。》裡有個總編輯角色說的,有趣的漫畫就會被連載,無趣的就會被腰斬。我自認的專業或標準,就是持續的創作,然後有趣。所以我喜歡寫喜劇。」楊鐵銘認為,厲害的有趣作品是能出入形式之間,讓讀者或觀眾知道這是一則虛構故事,同時被說服。他舉的典範是伍迪艾倫。
 
伍迪艾倫在《開羅紫玫瑰》裡說「真實的人要他們的生活虛構,虛構的人又要他們的生活真實。」《借刀殺人中學》虛構了楊鐵銘曾經真實生活的澳門,所以楊鐵銘說,「這不是一部鄉愁之作。」
 
如同不存在世界的東南西北人,只在文字裡活過一回。

本文為作者評論《借刀殺人中學》並由《鏡文學》授權刊登。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TVBS精選好讀

#T選讀#借刀殺人中學#奇案#鏡文學#荷官#局外人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26

0.0719

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