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劉益宏帶領團隊,開發全球首創的「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精準輔助診斷系統」,有望在失智症的前期階段提早介入治療,降低發展成失智症風險,準確率達9成以上。
科技部今天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劉益宏帶領跨域團隊,結合腦波訊號處理、人工智慧(AI)演算法技術等,透過新創公司宏智生醫進行產品化與跨醫學中心的臨床驗證,開發出「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精準輔助診斷系統」。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後推估,截至2020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人,可能每12位老人就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老人每5位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提到,臨床上碰到患者往往都是已經失智2、3年才來看病,不過,從健康到罹患失智症,中間有模糊地帶,也就是所謂的輕度認知障礙(MCI),被視為「前驅期」,通常做檢測,會出現算數功能下降、健忘等症狀。
蔡佳芬表示,MCI每年可能有15到20%機率會再變成失智症,透過系統提早找出高風險族群,有機會降低發展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風險。
劉益宏表示,從醫院臨床觀察發現,失智症患者腦波複雜度會下降,腦波複雜度愈低、代表跟外界溝通能力愈低。團隊在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腦波多重非線性特徵解碼技術,再透過自行開發的腦波分類演算法,把腦波特徵做分類與判讀。
劉益宏表示,目前團隊透過80位受試者腦波分析與驗證建立模型,達到90%的MCI判讀準確率,相關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3篇國際期刊論文,在全球MCI腦波研究上取得領先。
劉益宏指出,自己在2019年創辦宏智生醫,相關成果目前也已經邁向產品化。民眾未來只要戴上腦波感測裝置,回答問卷問題,接著透過電極量測腦波120秒,資料上傳雲端分析後,約40秒就會產出分析報告,準確率達9成以上,醫師可以在診間馬上評估結果,大幅提高診斷效率。
劉益宏表示,目前團隊也已經委託四大醫學中心包括台大醫院、三軍總醫學、台北榮民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正在進行台灣最大規模失智症腦波大數據搜集與臨床驗證,預估明年第2季可以拿到500位患者的腦波大數據,進一步再優化AI模型。
團隊表示,腦波機已經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跟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許可,預計明年下半年整套AI軟體可以上線。
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根表示,失智症前期是輕度認知障礙,但不是輕度認知障礙都會發展成失智症,未來這項技術可以作為生物標記,了解哪些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除了失智症外,這項技術也可以用在其他精神科疾病,像是憂鬱症,或是用來偵測毒品濫用情形。(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