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三級警戒,不少民眾都改為在家裡自己煮飯,但因應疫情升溫,民生物資和蔬果食材的價格也跟著調漲,主計處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蔬菜水果的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上漲7.49%以及4.6%,專家就分析,因為去年年增率負成長,今年就會感受到比較大的波動,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也讓不少民生消費類的商品都受到影響。
整理從網路購買的蔬菜、水果,分裝放入冰箱,從5月中旬本土疫情升溫,網購蔬菜箱已經是不少家庭主婦的最佳補貨管道,但怎麼買,還是只能感嘆,菜價實在漲太高。
民眾:「蔬菜水果漲最多其他都還好,跟去年比較起來的話是差滿多的,去年同一個時期的價錢,大概是現在的四分之三吧。」
記者劉俐均:「疫情下民眾都不出門聚餐,改為自己開伙,不過不管到傳統市場或是到大賣場,民眾都很有感,就是蔬菜水果的價格都變貴了,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上漲7.49%以及4.6%,另外這也創下去年二月以來新高紀錄,而整體5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達到2.48%,也創下2013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
以疫情前後對照,5月初與6月相比,葉菜類的青江菜每公斤11元漲到83元,漲幅654%,小白菜每公斤11元漲到77元,而花果類的絲瓜從每公斤22元漲到55元,與民生相關的17項物資,5月上漲1.33%,三級警戒後,民眾掃貨重點就是泡麵,而泡麵類漲幅達到2.72%,沙拉油、調理油,年增率為6.11%,最為明顯,而其中,5月368項查價項目當中,物價上漲超過3%的項目達75項,就占約有兩成。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如果說我們可以很快解封,這樣大家不會有搶購,今年水的問題,也會讓農產品,一些民生必需品比較貴一點,這大概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最近原物料一直在漲,包括石化原料、大豆、棉花,很多的一些都在漲,鋼鐵都在漲,漲的時候生產者物價指數,漲到一個程度以後,就會轉嫁給消費者。」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終於等到疫苗問世,歐美國家施打疫苗比例高,已經看到解封曙光,隨之而來就是經濟逐漸復甦,對於原物料的需求也就更旺盛,不過,台灣物價持續攀升,是不是也可能受到美國通膨影響?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因為我們台灣去年的二月到十月,這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都是負成長,所以那個時間點其實有通貨緊縮這樣的疑慮,那也就意味著今年其實一直到十月,大概都會感受到這種,通貨膨脹某種程度上的壓力,相較於其他的比如說像已開發經濟體像美國的話,我們國內的通膨壓力應該還算溫和。」
量販店公關張君鴻:「消費者比較在意的,好比葉菜類蔬果類,那有因為產地的關係,的確是有影響到本身菜價的部分,有稍微微幅的調漲,但是比較傳統市場上面的話,還是調幅的狀況比較少,另外就是針對如果有調幅商品部分,我們當然也有包含像滿額優惠,或者是說用紅利點數換購方式,去提供消費者一些優惠的折扣。」
不過以防疫物資口罩、酒精價格並沒有上調,專家分析,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可能只是短期因素,也會隨著疫情變化有調整,整體餐飲業生態改變,民眾居家防疫,但伙食費可是讓荷包大失血。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2024名古屋旅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