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五月中旬開始,本土疫情進入高峰,除了全國進入三級警戒之外,也都開始擴大篩檢量,因為現在面對的病毒株,傳播力快。專家強調,要打贏這一場仗,就必須得靠疫苗跟提高檢疫量能;不過台灣的檢疫能量相較其他國家,確實少了許多,而我們的防疫策略要怎麼改變,才能戰勝病毒?
記者劉俐均:「台灣在五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之後,除了升級三級警戒也啟動快篩,尤其在雙北地區是廣設站點,要揪出感染者。而在疫情的下半場,我們要靠的就是快篩(量能)以及疫苗,才能夠控制疫情,我們台灣做的足夠嗎?」
依照數據上看,在4月之前,台灣每天實際的檢疫能量約為2000份檢體。隨著本土疫情升溫,目前公告的檢疫量能,一天約1萬6千份檢體、最高來到1萬8千例;而相比鄰近的新加坡,已經達到一天8萬以上篩檢量,而歐美國家的統計,紐約市在疫情作嚴峻時,也飆到一日十萬的篩檢量,台灣似乎追趕不上。
台大公衛院教授陳秀熙:「這些都是我們快篩提前部署上面,應該要去加強,那我認為各地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兩邊都要合作把有可能做快篩的,可能的資源全部要到位。」
在篩檢量不夠高、疫苗又不足的情況下,台灣能夠有效的控制住疫情、別繼續擴散嗎?
台大公衛院教授陳秀熙:「跟國外過去的英國變種病毒,比較來看是有受到控制,民眾三級警戒發揮了相當大的功效,才讓我們確診病例壓在我們三百以下,這樣的方向去進行。」
全國三級警戒控制人流,確診人數維持在數百人;但面臨的另一個危機,是死亡人數不斷升高。截至6月6日,台灣新冠肺炎死案例一共260例,死亡率約2.4%,高於全球的2.16%。原因出在哪?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大部分六十歲以上長者,就占了很大一個數目,那根據我們的統計,大概有36.8%都是六十歲以上的這些長者,裡面80%以上都有具有慢性病的一些問題,接下來一波確診者我們看最近來講,很多像是移工的確診大部分都是年輕的,那他們加入到這個母數以後,再過一陣子這個死亡率就會慢慢下來,因為確診者的年齡如果說是比較小的,當然他之後重症跟死亡機率就會比較低。」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我們之前一直做的就是,不是要零失誤、我們是要零失分,所以我們一直覺得,社區我們都同意有一些案例,隱形的個案,我們不是零失誤,我們都同意有零星的個案,但是之前都沒有造成失分,那我剛說不造成失分的因素,可能就是維持很好的戴口罩,是不是病毒株確實也有影響,那時候傳染力沒那麼強。」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台灣上半年的防疫十分成功,因為我們就是成功從邊境圍堵、還有通過個人式的疫調,在下半年我們目前我們面對,整個疫情環境已經不一樣,我想在下半場的這個防疫作戰裡面,應該要把篩檢跟疫苗,這兩個方案一定要納進來。」
我們台灣屢屢在危機邊緣成功挺過,上半局防守的好,下半局恐怕是要改變戰略,主動出擊,疫苗、採檢都是最佳的攻擊利器,才有機會戰勝病毒。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