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蘇花公路遊覽車撞山造成六死,再度喚起外界對大客車安全的重視。根據運安會初步分析,座椅會拋飛,跟少鎖兩顆螺絲,用J型勾(U型夾)固定有關,而且回顧過去的大車事故也有類似情形,目前交通部已經擴大召回1189輛相關事故同型車輛,預期在4月中前全面完成檢測。
檢驗員:「再來,再來,不要停,不要停。」
不僅檢測螺絲孔洞,還有這個最受關注的J型勾,運安會指出,原本座椅應該以四根螺絲釘鎖住,但這台車上卻只打兩根螺絲釘,另外一側用J型勾夾在焊接的金屬板上,質疑固定方式不恰當,但負責檢測召回車輛的車安中心卻不同調。
車安中心表示,查核重點在於有沒有和當初認證時相符,且鎖在「金屬骨架」上,因為座椅固定方式沒有統一,只要能通過拉力測試即可,但雙方說法不同,究竟座椅固定和車禍傷亡有沒有關係。
明志科大機械系教授黃道易:「事故車它用的是U型勾(J型勾),那它在滑槽裡面去做移動,全部的支撐的力量是靠這個的面積直徑去做支撐,所以它這邊接觸面積如果比較小的話,產生的分力太過於集中,它的變形機率就會比較高。」
車輛事故鑑定學者指出,符合拉力測試沒問題,但從結構角度來看,J型勾(U型夾)在碰撞上的風險性確實較高。
明志科大機械系教授黃道易:「如果以現在車子情形的話,它等於是人的一隻手指,J型勾,如果拿這個J型勾去勾重物的話,我只要大力一點點,力量大一點點,我這個勾可能就會凹折掉,那如果參考國外的做法,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到,黑色固定的組件,接觸面積就會比較大,扣起來的話它的完整性跟穩定性就會比較牢固。」
如果要進一步降低座椅拋飛的機率,未來固定模式該怎麼調整,確實還有討論空間。
看看2018年大埔交流道的遊覽車事故,衝上山邊護欄,全車29傷,車內座椅也被連根拔起,運安會直指座椅組裝恐怕有系統性問題,雖然交通部已分兩階段擴大召回1189輛事故同型車輛,預計4月中前檢視完畢,但目前的癥結點也在於沒有明文規範。
立委(國)洪孟楷vs.交通部次長陳彥伯(3.29):「(少鎖2個螺絲這件事到底符不符合標準?),因為它是一個功能性的標準,所以功能性的規範測試合格就合格,至於說它是要用什麼方式去固定它,什麼方式去安裝,這由每個車廠,(所以次長我請教,那這樣子我們也沒有辦法要求它再補強。)」
也就是說,不管怎麼鎖,只要符合功能標準就好。但目前不分藍綠,多名立委都要求盡快訂定大客車座椅與車身固定方式的技術規範,學者也認為檢測標準必須提升。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檢測方式我們以前都是用靜態檢測,現在檢測基本上是比較簡單的,但動態檢測會比較實際,但我們要考慮它的可行性,看看我們的大客車尤其靠窗的座椅,如果是目前這個固定的方式,再經過一段時間行駛之後,它會不會產生一個強度逐漸開始不足的現象。」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