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公務人員,幾乎等於「鐵飯碗」;不過有立委指出,從2016年起每年有1500名公務員離職,35歲以下公務員在中央機關只占20%。考試院銓敘部長周志宏答詢時說,確實原因每個個案不同,大部分是個人因素。學者認為,是分發制度出問題,讓考生對工作想像有出入。
黃同學:「就是想要終身保障,然後如果沒有的話,就覺得好像沒有那個必要,(父母親)他們會蠻鼓勵的。」
大學生考量要不要報考公務員的原因百百款,不過一談到公務員,都有類似想像。
賴同學:「就是還有一些後面的退撫啊之類的,都會納入考量裡面。」
賴同學:「也不能說他們是比較輕鬆,但是確實就是,它會是一個可以確保未來生活是穩定的工作。」
工作人員:「可能我們的上課方式採現場上課,時間不能配合的話,我們有視訊課程。」
走進公職補習班,服務人員電話接不停;然而反應在報考人數上,卻出現年年下滑的趨勢,根據統計,2010年是公務員考試的高峰,有約53萬人,之後一年崩跌2萬到10萬,到2019年只剩26萬人,足足少了一半。
公職輔考機構副理歐正杰:「考試人數的下降,它會取決於在於,考選部它所公布每一年報名(錄取)的人數,可能會因為今年的景氣變好,報考國家考試的人數會下降。」
公職補教業者評估,報考人數下降和錄取名額,以及景氣都有影響;不過就高普考而言,近幾年考試人數大約都落在8萬人左右,算相對穩定,但是有一個數字卻逆風成長。
記者徐葳倫:「不少民眾對公務員的想像不外乎穩定,對退休生活有保障,但您知道嗎,從2016年開始,每年離職的公務員都有1500名;其中,前三名的因素分別是個人因素、工作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是政府留不住人才,還是工作內容和當初想像有出入。」
銓敘部長周志宏vs.立委(民)何志偉:「現在是因為不佔缺,在機關也做實務訓練,他有機會了解以後,那也是分配以後的事情,所以如果他覺得對這個機關的工作,對他來說不是,那這樣聽起來有點武斷,我們隔壁就是外交國防委員會,就像是抽籤,大家抽一抽,那有些他不想去的,或是自己專長無法發揮。」
工作和當初期待不符,考評制度都可能是主要原因;根據銓敘部統計,35歲以下公務人員在中央機關人數,只占全部的20%,反映中央機關留不住年輕人。進一步比對公、私部門的流動率,2019年全國共有4萬6303人離開原機關,民間約為214萬人次,民間受僱員工的流動率佔2.29%,公務機關流動率為1.19%,儘管只佔民間流動率的一半,但這個「鐵飯碗」似乎和外界想像的不一樣。
公職輔考機構副理歐正杰:「譬如說他今天是經濟系,考上經濟行政,當然到未來分發的時候,他可能是做執行業務的工作,跟要做研究的工作有點出入,所以他可能會選擇先離職,再去做投考也有可能。」
學者認為,考試分發可能是大問題,但年輕人在公部門的離職數居高不下,如何改善「留人不留心」的傳統?
政大公行系教授蘇偉業:「某一些機關可能比較適合某一些人,但是我們現在分類可能太籠統,導致考生根本,不一定能完全預期到他的未來工作環境,是不是應該要讓機關可以做一定選擇,或者說考生也可以在第一次考試裡面,也可以有一定的選擇,這選擇不是填志願那種選擇,他可能也需要一定的面試。」
學者呼籲改變制度,讓有志進入公部門的年輕人,適才適所,才是解決離職潮的根本之道。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